日本著名学者毛里和子:中日可能陷入长期冷战
毛里和子:1940年出生。曾担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教授、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代表著作有《日中关系——从战后到新时代》等。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思考新日中关系研究者之会”代表干事。 据参考消息2月21日报道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郭一娜报道 提到日本研究中国问题和东亚外交的学者,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毛里和子。她的著作和观点在日本研究对华关系领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由于对中日关系现状的深深忧虑,去年10月,毛里与其他百余名学者共同发起成立“思考新日中关系研究者之会”,希望从学者的角度,为改善和重构中日关系做出贡献。 2月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午后,记者来到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专访毛里。尽管毛里已经年过70,但是她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期间,几乎没有喝一口水。在谈话时,她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光芒。记者能感受到,她娇小的身躯内迸发出无限能量。 毛里认为,中日关系的恶化并不是必然的,两国都曾在关键时期、关键问题上做出了不恰当的决定。中日关系已经进入到新冷战时期。面对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两国领导人、国民都有必要付出努力,共同探索、构筑中日之间的新型善邻关系。 中韩越反对日本越参拜 《参考消息》:您如何分析去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靖国神社的意图? 毛里和子:我认为安倍参拜有两个意图。第一,安倍是在对日本战后道路说“不”。安倍领导的自民党保守派推崇“日本普通国家论”,他们认为和平宪法导致日本成为“特殊国家”,这并非日本所愿,因此必须改变。参拜靖国神社是重要表现之一。 第二,因“尖阁”(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恶化的日中关系现状为安倍参拜制造了借口。安倍认为,日中关系已经跌入谷底,不如索性参拜。安倍认真分析了小泉纯一郎的先例。他认为,虽然小泉任内多次参拜,但日中关系持续“政冷经热”,中方对小泉无可奈何。 《参考消息》:安倍是否还将在任内参拜? 毛里和子:这很难说。如果日中关系有所改善,他可能不会参拜。如果日中关系维持现状,他可能还会参拜。在参拜问题上,中国越反对,日本领导人越要做。这和小孩的逆反心理一样。如果没有中韩的强烈反对,自民党内不会有一百四五十人集体参拜。日本人本来没有什么强烈的宗教信仰,现在许多政治家执意要参拜,就是因为中韩反对,尤其是不能输给中国。 中国当然可以批判日本,但不用过度反应,无需将参拜视为两国关系的全部,两国之间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不必将过多精力放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领导人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刻改变对参拜的态度。 不过,这次参拜招致国际社会的反对,特别是美国发表声明表示“失望”。这应该出乎安倍的意料。但这不会损害日美关系的大局,比如在冲绳基地问题上,美方需要日方支持。另外,美方也不希望破坏美中关系。 安倍并非深思熟虑之人 《参考消息》:日方有报道称,美国副总统拜登此前判断安倍不会参拜。 毛里和子:不仅美国,就连日本人自己也很难预测日本领导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如果安倍也和大多数日本普通人持一样的想法,还可以预测。但安倍的想法与大众不同。我们一般人会质疑,为什么安倍要去参拜?不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参拜吗?难道不应该去更加中立的追悼设施吗?安倍说在政权成立一周年之际参拜,但为什么特意选择那一天?如果说,他选择12月8日或者8月15日尚可理解。他为纪念执政一周年去参拜,我想多数人不会想到。 美国判断安倍不会参拜,这也是正常的。因为日本政治家经常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而且日本领导人的人际关系,也让人很难看透,预测他们的行动有很大难度。 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许多行动也出乎意料。比如中方突然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让日本很震惊。虽然一部分中国军方人士此前有所提及,但我认为,除了一小部分追踪这一动向的专家以外,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大吃一惊的。 《参考消息》:您说安倍和安倍集团要改变日本战后道路。他们是反美吗? 毛里和子:安倍绝对不反美。他修宪并非因为那是美国强加给日本的宪法。安倍世家一直是自民党内的亲美派。安倍是彻底的亲美派,他了解祖父时代的日美关系,知道如何对美国撒娇。安倍有时似乎表现得有些反美,但本质上并非如此。石原慎太郎也不是反美,他是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经常发表民族主义言论,但实际上并不反对日美之间的从属关系。 安倍想修宪,主要是想修改宪法的内容。他认为宪法最大的问题是对日本军事能力的限制,限制日本参与集体战争。他认为,普通国家都有保护本国的权力,他要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 《参考消息》:您感觉安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领导人? 毛里和子:我感觉他是一个单纯的、容易让人理解的人,而非深思熟虑的人。毕竟他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帆风顺,没有受到太多挫折。他周围的人也基本和他持有相同政见。有人将安倍内阁形容为“小朋友内阁”,依照他的经历和能力,只能构筑这样的内阁。作为政治家,他还是比较幼稚的,政治资产少。他曾经经历过执政失败,要说他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可能是学习到了少说错话吧。当然,安倍背后的智囊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努力避免冷战变成热战 《参考消息》:中日之间领土问题、历史问题等同时爆发,中日关系是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毛里和子: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中关系相比,当下日中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可以说进入了新冷战时期。中国国力增长、GDP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是决定性因素。 首先,从根本上分析,日中两国领导都对现在的国际秩序“不满”。 就日方来说,安倍认为战后日本道路——“非武装和平主义”是过时的,这条路只能让日本更加弱化,输给中国,因此要对战后道路复仇。安倍推动修宪,主要是想摆脱宪法对日本军力的限制,让日本成为“普通”国家。在安倍看来,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向海外派兵是普通国家的标志。 其次,以往日中两国的较量体现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围绕东亚的权力争夺三个问题上,双方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应对。但现在,中方将三个问题融为一体,扩大了日中关系的对立面,两国关系进入艰难时期。中国领导人很难对日本妥协,而安倍政权对中国也采取对抗姿态。 《参考消息》:中日关系进入新冷战状态会否长期化? 毛里和子:有可能。目前双方都摆出了冷战的姿态,但要努力避免发展成为热战。日中关系已经不可能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五光十色,双方对此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两国政治家要发挥才智,国民要保持冷静。我希望中国国民不发动反日游行。反日游行对于中国来说没有任何好处。2012年的反日游行,被日本媒体每天反复播出。我的孙子看了报道后说,中国人实在太过分了。怎么和这样国家的国民相处?其实他对日中关系并不了解,但是因为每天看到那样的报道,就产生了那样的感想。我希望日中双方都能成为成熟的大国。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都是发挥了无限智慧,才创造了日中关系的良好时代。70年代末双方还缔结友好条约,约定不使用武力改变现状。而中国在东海的一些行动,不符合友好条约的精神。日本也做了不符合条约的事情。 中国可提新型对日关系 《参考消息》:影响安倍政权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是? 毛里和子:我认为是美国因素。美国因素当然对日中关系产生影响,但不会产生非常好或者非常坏的影响。美国在日中之间开展平衡外交,因此日本的对华外交也会时强时弱。美国会敦促两国改善关系。在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军事部署,特别是抑制中国的部署中,日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消息》:安倍反复说与中国对话大门敞开,这是安倍的真心话吗? 毛里和子:安倍说敞开大门,强调不为对话设前提条件,但他做了让中国不高兴的事后,再说对话大门敞开,我认为,这好似孩子的举动。我理解中方听到这番话后的心情。 《参考消息》:安倍未来的对华政策,是选择积极改善、消极等待,还是积极构筑对华包围圈? 毛里和子:日本即使想构筑对华包围圈也是无法实现的。日本无法包围中国。一些自民党人士妄想构筑日俄联盟、日印联盟来对抗中国,但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日本加强与印度、俄罗斯的关系,并不是在对抗中国,而是在开展全球化外交。 我认为安倍可能选择消极等待,等待中国出现变化。现在安倍开展的是“地球仪外交”,他可能在此后越发感到需要改善日中关系。改善日中关系有许多突破口,如钓鱼岛周边渔业资源管理利用的框架、开展有关安全保障战略高层对话等。现在日中关系需要的是“打开”,是“突破”,这需要开动脑筋,动用智慧。 《参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对日外交? 毛里和子:中国有必要改变在弱国时期形成的外交姿态,制定更加成熟的对日外交新战略。在国际社会看来,强大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维持世界秩序的能力。中国应该发挥能动性,提出新的对日主张,主导日中关系的走向。中国向美国提出构筑新型大国关系,在对日外交上,中国也可提出类似提案。 |
- 2014-02-19新报: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
- 2014-02-19美痛批日挑衅带来安全危险 加剧中日军事冲突风险
- 2014-02-18美媒:中日经济分道扬镳令人忧
- 2014-02-14驻日大使: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资源
- 2014-02-11日媒:安倍操控媒体升级中日舆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