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
据参考消息2月19日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8日文章】题: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战争?(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晚清以来,中日两国之间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战。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也称甲午战争或清日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1945年)爆发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从理论上说是中华民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今年又是甲午年,中日关系又遇到了自从朝鲜战争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时刻,有关第三次中日战争会不会爆发也俨然已经成为政策研究界和政治人物争相讨论的话题。 必须要超越三种观点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不外三种。 首先,一些人对目前的紧张局面不以为然,认为双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义。一些国际评论家就认为,中日两国政治人物都是为了内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各自的民族主义情绪。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想发生战争,等到国内问题稳定了,两国的关系也自然会好转。不过,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况且,今天中日两边的民族主义都是真实的,并不仅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结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认为中日两国经济已经高度互相依赖,两国之间的战争难以想象,因为战争会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观点显然过于经济理性。经济上的高度互相依赖是对战争的一种制约因素,但经济因素从来就没有阻止过战争的发生。战争的发生往往是非经济因素所致。 第三种观点和前两种相反,也就是已经在国际社会开始盛行的“中日必战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双方都存在“主战派”,其观点很简单,“既然这样,那就打一仗吧!”到目前为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主战派还没有跑到台面上来,但如果情势这样升级下去,主战派也可能成为主流。国际社会开始盛行的“中日必战”的悲观论调也会强化主战派的观点。 要维持和平与避免战争,这三种观点都是必须加以超越的。人们既不能忽视甚至漠视中日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更不能简单地接受“中日必战”的悲观逻辑,而是应当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战争。战争的代价无法计算,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经济、社会的代价,而且也会是永恒的痛苦记忆。钓鱼岛问题本身就是上一场中日战争的遗产。况且,现在社会更面临着核战争的威胁,一旦发动战争将是毁灭性的。 不能再误判美国因素处理对日关系,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理性,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绪阶段,无论是民族主义式的还是义和团主义式的。中国必须清楚现阶段的最高战略目标仍然是可持续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对付日本是为了避免中国的现代化再一次被中断。既不能因为来自日本的威胁而被迫中断现代化,更不能因为自己非理性的对日政策而自我中断现代化。 中日关系在其本质上说是中、日、美三国的关系。 |
- 2014-02-18商务部将组织业界维护合法权益 抗辩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
- 2014-02-07看好中国客源潜力 英商业大臣吁继续放宽对华签证
- 2014-01-15美媒鼓吹对华军事战略必要 欲封锁中国于第一岛链内
- 2014-01-08日本国安局成立,隐现对华敌意
- 2013-12-25美报称柬在日本拉拢下对华态度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