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今日资讯 > 正文

我国确诊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曾去委内瑞拉

usa.fjsen.com 2016-02-11 10:33:10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计委)2月9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

据通报,患者,男,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当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国家卫计委,同时于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该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专家提醒,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科普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分离出来,5年后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也分离到了相同的病毒。2015年之前,寨卡病毒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岛国中发生。2015年之后,美洲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了感染病例。目前,该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均有流行。

2.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至7天后自愈。

3.患病后如何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4.与新生儿小头症有何关系?

世卫组织此前表示,约四分之三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不过在巴西等地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增加被认为可能与寨卡病毒有关,世卫组织已宣布,这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1月末,巴西已报告4783例疑似小头症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病例,其中确诊404例。

不过,对研究人员来说,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的潜在关系仍是未知领域,要完全确认两者关系还有很多谜题需要解答。

5.应该如何有效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6.传播寨卡病毒的是什么蚊子,我国有吗?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介绍,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据新华社 京华时报记者 马金凤

责任编辑:赵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