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舆论质疑 多个即时通讯软件企业开禁IS
法国首都巴黎遭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袭击后,多个受到极端人员青睐的即时通讯手机软件企业受到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这些企业先前宣扬“保护隐私”,拒绝执法机构有关删除极端言论和信息的要求,如今已悄然转变态度,开始对涉嫌极端主义的账户和聊天空间“开刀”。 【“过度加密”提供“温床”】 美国“棱镜”秘密监听项目2013年曝光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隐私保护,移动互联网领域一些号称能免受监听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其中就包括俄罗斯互联网企业家帕维尔·杜罗夫创建的手机app“电报”。 这款软件自称“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提供安全的通讯”,允许用户以匿名方式登录,在不提供任何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创建容纳数百人的聊天群。为避免聊天内容被监听,这款软件还设置了消息“自我销毁”功能,让执法机构无法追踪。 类似“电报”的手机app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隐私保护的需求,但为“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提供了用以策划和发动袭击的“保护伞”。 美国中东媒体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认为,这种带有消息“自我销毁”功能的软件很快得到极端组织的认可,在武装人员中间广泛传播,包括“伊斯兰国”和“基地”在内的组织都通过这一软件创建聊天群等宣传渠道。“电报”正成为极端组织策划和发动袭击的“安全平台”。 英国奎利亚姆基金会资深分析师查理·温特今年10月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他曾经看到有极端人员在网上“点赞”这类手机通讯软件,称“‘推特’可以禁我1000次,但我能永远出现在‘电报’上”。 根据“电报”研发商发布的一份数据,今年8月,用户通过“电报”发送的信息大约每天100亿条。 【“隐私至上”立场妥协】 近年来,“推特”和优兔等社交网站纷纷加大力度屏蔽或关闭涉及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账号及内容,但包括“电报”在内的一些即时通讯应用软件商直到近期都拒绝向执法机构妥协。 创建“电报”的俄企业家杜罗夫今年9月曾承认,“伊斯兰国”人员确实在使用“电报”软件,但公司方面不具备破解这些人员通讯内容的能力。 “我认为,我们隐私的重要性大于我们对坏事发生的恐惧,比如恐怖主义,”杜罗夫当时说,“总而言之,‘伊斯兰国’总会找到办法实现相互沟通。” 随着俄罗斯客机以及巴黎相继遭袭,这些企业的“隐私至上”观点受到越来越多质疑,被批缺乏维护公众安全的道义责任。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在内的情报高官就曾表示,应对难以解密的即时通讯应用软件提高警惕。 本月早些时候,英国政府宣布一条法律草案,拟禁止互联网企业对所传输内容过度加密,以至于企业本身都无法破解,以防犯罪人员利用网络“安全空间”。 面对压力,“电报”研发商18日宣布正采取相应措施阻止极端人员利用软件从事不法活动。 “我们得知‘电报’的公众渠道正被‘伊斯兰国’用来传播(极端主义内容),因此感到担忧,”声明说,“本周,我们关闭了78个与‘伊斯兰国’有关的频道或聊天群,涉及12种语言。” 总部位于瑞士的私密信息通讯企业“静默圈”(Silent Circle)近日证实,该公司正强化安全措施,让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更难以利用该公司通讯软件。 “既然‘伊斯兰国’把我们标榜为最强产品,我们就会执行我们认为的负责的道义程序,让这些作恶者难以接触我们的技术。”(徐超)(特稿·新华国际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