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习近平答问彰显大国从容自信
在启程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面对该报提出的12个方面涉及诸多热点的尖锐提问,习主席开诚布公,知无不言,激浊扬清,详细而充分地回应了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种种误解、疑忌与猜想,充分彰显了一个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大国的坦荡、从容、自信。 在中国拥抱世界、追逐梦想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搬弄、挑拨、谣言、妄语等极端声音。尤其在中国处于转型变革的关口上,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声音越来越多、调门也越来越高。此次《华尔街日报》所提出的问题,可以说集中了国际社会的各种猜想和关切。 从中国是不是在挑战以美国为主的全球治理结构,到南海岛礁建设、网络间谍问题;从中国经济放缓、资本外逃,到改革面临哪些阻力;从官员财产公开、反腐影响经济发展,到互联网言论自由问题,再到伊核、朝核问题,等等。《华尔街日报》显然是下了一番收集意见的功夫,所提的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变形观感与印象。 由此不禁想起2014年11月习主席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中所形象描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人群中的大块头,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这体现的恰是中国面对外界误解、猜想、疑忌时的一种客观、大度与平和心态,此次习主席回答《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全面深入的阐释,体现的正是这种心态,在用事实说话中透出从容淡定,在公开阐述中国的做法和认知中,传递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与信念。 “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这样做。”“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这两个‘大块头’不合作,世界会怎样?”“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改革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改变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当然会有难度,不然就不叫改革了。”习主席的答问没有闪避尖锐、回避矛盾,而是以平等视角、坦诚态度,既有力地解疑释惑,让人信服,又富于感染力和穿透力,充满了个性与机趣。 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关心中美关系、关心中国的国际态度与作为的人而言,习主席的回答是打开的明亮之窗。对于那些有意制造事端、喜好搬弄是非、唱衰唱空中国的人来说,习主席的回答则是撒向角落的阳光。(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