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前站|感受华盛顿的“政治水温”
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越过最深最广的太平洋,北京和华盛顿于1984年5月结为友好城市。无巧不成书,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政治心脏,它们都位于美妙的北纬40度线附近,秋天正是它们最美的季节。海棠、一串红、金盏菊……在华盛顿街头蓬勃绽放,带来亲切和惊喜。 9月中下旬的华盛顿,气温和北京差不多,暑热渐渐消散,树叶渐渐泛黄。穿城而过的波托马克河——美国南北方天然分界线,宽阔骀荡,水波不兴,带来舒爽之意。天气明明从早上到中午都阴沉着脸,不想下午起了阵风,立刻眉清目朗,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怎一个秋高气爽了得。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时节,令翘首等待远方贵宾的人们心情分外振奋。早在春寒料峭的2月,中美就双双宣布习近平主席将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如今,正日子即将来临,中美关系可会如这秋日般天高云淡?2013年的“庄园会晤”谈了8个多小时,2014年的“瀛台夜话”聊了4个多小时,2015年的白宫“习奥会”又将谈多久?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 当然,天气和季节可以令人浮想联翩,却不能当真用来测量“政治水温”。再说,华盛顿对北京的温度,一直多维、多向度,需要综合评估,需要看国会山,看白宫,看离白宫不远的美联储及美国各大政府机构,更不可缺少了智库和普通美国人。 看来看去,不难发现:随着习近平主席动身日期的临近,理性、务实的气氛开始取代夏天的焦虑、喧哗与躁动。看好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声音变响亮了,变得更有底气了。 (9月18日,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这不,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说,当前中美关系“希望与障碍并存”,但必定会向前发展。他希望中美领导人“能建立起一种牢固的关系”,希望两国“不要太在意眼前的起伏”,相信“中美关系总会不断地拓展。” 再看智库,仅仅华盛顿时间21日上午,就有两场高端研讨会。一场由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分析习主席的美国之旅;另一场则由布鲁金斯学会牵头,研究历史情境下的中美关系。后一主题的重要性不消多说,看不清中美关系的过去,如何能看明白中美关系的未来。 (9月2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就中美关系和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至于中美两国领导层,唱好中美关系的声音近来不绝于耳。月前,奥巴马托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捎话,表示他期待着“一场里程碑式的访问”。习主席则在会见新闻集团执行董事长默多克时表示,期待与奥巴马的会见“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提出指导意见”。 华盛顿街头的公共外交,也在悄然升温。根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消息,使馆在华盛顿70处公共自行车站发布自行车运动公益广告,并在华盛顿及附近70辆公交巴士车身投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广告。中国人和美国人对骑行和大自然的共同爱好,启迪人们把更多目光投向中美加强合作的巨大潜力。 这一切,正是国事访问的魅力所在。最高规格的元首外交,从来都是两国关系最有力的推手。华盛顿的“政治水温”到底是多少,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欢迎的礼炮鸣响在白宫南草坪,当国宴的灯光辉映白宫的夜晚,领导人着眼长远与大局的政治智慧,将塑造并昭示中美关系的未来气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诚然,熟知中美关系风雨历程的人们,有时可能生出“天凉好个秋”的感慨。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是具有全球意义、有决定格局能量的一对双边关系。要把握好中美关系大局,秋意的凉爽,远胜于暑气的蒸腾。(记者徐剑梅、支林飞、祁星,编辑林晶,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