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访华:肩负推进中美关系的“多重使命”
新华网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熊争艳)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将于16日抵达北京,开始其任内第六次中国之旅。他是今年以来访华的美国最高官员。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克里访华两天里,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美国国务院的声明说,克里此访将会晤中国领导人,探讨共同关注的议题,为今夏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习近平主席秋季访美做准备。 “今年中美关系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年初就规划了全年的最大亮点,即9月习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所以,今年以来中美政府间诸多交往都围绕这一议程展开,克里访华也不例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 2月,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话时接受了对方的邀请,确定将于今年9月结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提前7个月宣布国事访问安排,在中美关系史上实属少见。 这将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为筹备此访,中美高级官员已进行多轮交流。2月至今,美国内阁中的外交、财政、贸易、能源、国土安全等部门的负责人相继访华,占美内阁成员近三分之一。 其中,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3月底访华,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副总理汪洋等人会晤,谈及习主席访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双边投资协定谈判(BIT)等议题。 4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时隔9年后首次访华。中美执法部门启动部级会晤机制,确定反恐、追逃追赃与遣返等5个重点合作领域。 几天后,美国首次派出总统贸易代表团访华,领衔的是美国总统代表、商务部长普里茨克和能源部常务副部长舍伍德-兰德尔,与中方探讨如何深化经贸、能源、环保等领域合作。 中美两军交往也继续保持热络:高级将领首次通过视频通话,两军多次举行联合演习。 中国也有高级官员赴美访问。其中,国务委员杨洁篪2月访美,与美方一致认为,“双方工作团队应密切配合,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确保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今年,中美高层交往保持了良好态势,克里此访是其中重要一环。”阮宗泽说,这些交往都是为促进中美在各个领域形成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今秋习主席访美创造良好氛围。 这是克里就任国务卿以来连续第三次在上半年访华。而回溯2005年以来的中美高层交往,美国国务卿已8次在上半年访华。 “克里连续三年上半年来访,一个直接目的就是与中方筹备年中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是目前中美之间最重要、涵盖高级别官员最多的定期对话机制。”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说。 计划于6月下旬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也将为习主席访美做重要铺垫。去年对话期间,中美就BIT谈判达成“时间表”,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谈判的深入将带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关系。 克里此访看起来“例行”,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定期性到访恰是中美关系态势稳定的表现之一。 “目前,中美政府高层沟通多,合作多。尽管美国朝野有一些人说三道四,但美国政府发展对华关系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所以,美各部门高官频繁访华已成为常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说。 “中美之间有90多个对话和合作机制,双方高级官员几乎每月都有面对面的沟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和管理。”阮宗泽说。 克里访华的另一个背景是,中美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不断推进。达巍说,目前伊朗核问题处于关键时期,各方正在为6月底前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做各种努力,中美携手合作很重要。 阮宗泽指出,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背景下,中美高层交往的密切表明利益深度交融的中美有很多重要议题要探讨磋商,同时也有一些分歧需要及时沟通和管控。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以前美国相对超脱,不持立场,现在立场发生变化,偏袒一些国家。”阮宗泽说。 专家指出,中美之间的分歧客观存在,双方也都承认,不可能通过一次访问解决所有分歧。“面对分歧,中美面对面交流,既坦诚,也深入,便于双方更透彻了解彼此观点,聚同化异。”陶文钊说。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克里访华期间中美将会谈及很多问题,最后的结果应是“合作大于分歧”,一个更为普遍的看法是,“中美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将克里此访放到更大视野里审视,阮宗泽说,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美国已进入选举季,中美关系面临平稳过渡的考验。 “目前,两国领导人都有意愿,推动取得更多合作成果,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中美关系今后不偏离合作共赢的发展轨道。”阮宗泽说。 |
- 2015-05-15李克强举行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
- 2015-05-15美媒:莫迪访华彰显中印经济合作重要性
- 2015-05-15克里访华将强硬谈南海 世界警察强推“航行自由”
- 2015-05-15印方为访华做精心准备 决定暂不邀日参加美印军演
- 2015-05-15克里访华将强硬谈南海 世界警察强推“航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