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闽都文化 > 正文

莆田元宵“民俗大观园” 吸引国内外媒体聚焦

usa.fjsen.com 2015-03-06 10:51:27   来源:湄洲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记者查阅史籍,走访民俗专家、摄影家和旅行社等,深入乡村各地采访,力图全景式深度聚焦呈现莆田元宵“民俗大观园”。

国外媒体聚焦

莆田元宵以时间跨度长、活动规模大、群众参与多等特色而闻名,可谓是“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吸引国内外媒体聚焦。除了中央电视台关注外,3月3日起,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也深入到莆田乡村,进行为期4天的“莆田元宵”拍摄活动。

3月3日起,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摄制组先后来到湄洲岛、涵江、城厢、荔城、仙游等地,拍摄湄洲妈祖金身巡安布福、延宁宫妈祖蔗塔、南门跳火堆、新度打砂花、枫亭游灯等莆田特色元宵活动。

该摄制组将把在莆拍摄的特色元宵活动融入纪录片《中国年》,以“中国人过春节”为主题,并通过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向白俄罗斯以及世界俄语地区传播“中国年”和中国文化。

民俗专家解析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民俗专家林成彬、林洪国,就莆田元宵的缘起和特色民俗内涵等进行解读。

《莆田市志》记载:“元宵节以正月十五日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为元宵正日。”林洪国、林成彬认为,莆田元宵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廿九,最后一晚为市区文峰宫的“尾晚灯”。元宵后,以“头牙”为界限,进入春耕季节,莆田人才开始新一年真正的忙碌。

他们认为,莆田闹元宵之所以持续时间这么长,是因为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结束,莆田人处于农闲季节;莆田各社(宫)信仰的神有87尊,每尊神轮流巡安布福,经过千百年的演绎,形成了全国最具特色、跨越时间最长、活动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狂欢节”。

林成彬说,莆田元宵之所以比全国正月十五元宵提前9天,从正月初六就开始,是因为东庄、南日岛、黄瓜岛等沿海村民提前闹元宵了要出海捕鱼,开启新一年的忙碌。

他告诉记者,荔城区黄石镇下江头村的元宵在农历二月初二,是个例外。下江头是历史上抗倭的主战场,抗倭历史对其影响最为深刻。以前,该村二月初二才“做大岁”,这个习俗在明嘉靖时期,还被保留10年之久。由于二月份要忙着备耕,后来把“做大岁”移到正月初四,与莆田其他地方“做大岁”同步。而闹元宵定在二月初二,是为了纪念先人,不忘历史。

莆田民间流传一句话,“闹元宵文峰宫起,文峰宫止”。林洪国解释说,正月十一文峰宫闹元宵,俗称“小元宵”。由于文峰宫古时就处在行政中心区域,附近就是官衙,在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官方地位,因此官方参与的元宵活动被视为闹元宵开始。“文峰宫止”是因为文峰宫举行的“尾晚灯”活动,被当作元宵结束的“总元宵”。

林成彬说,莆田元宵分闹元宵、请元宵。闹是元宵的核心内容,也是莆田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古代闹元宵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有30多种,如舞龙、舞狮、摆棕轿等。现在全市1000多支十音八乐队伍,都会在闹元宵中大显身手。灯艺表演堪称一绝,枫亭的菜头灯从宋代流传至今,华亭的游蛇灯从明朝传承下来。闹灯、挂灯、游灯等都有“添丁”寓意。请元宵与莆田地域文化形成有关。中原人南迁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刚迁入一般按族而居,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姓氏文化,在元宵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如陈姓家族闹元宵,会邀请族外的人一起参加,享受欢乐、共庆佳节。通过请元宵,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促进族与族、村落与村落的和谐,推动社会的融入协调发展。轮流请元宵也是造就莆田元宵成为全世界最长节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林成彬说,莆仙各地开展的特色浓郁的元宵民俗活动,是莆田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其中“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新度锦墩打砂花”、涵江延宁宫蔗塔、仙游枫亭麒山宫皂隶舞和“打铁球”等民俗活动已分别被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莆田元宵以主题文化来分,可以分为妈祖文化、历史文化、抗倭文化。其中,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代表有妈祖祖庙、文峰宫;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代表有枫亭镇;以抗倭文化为主题的,代表有黄石下江头。

正月元宵活动结束后,在农历二三月,各地还有出游活动。这些出游活动是否属于元宵活动?林洪国说,出游不能简单地归属元宵,元宵之后的出游是老百姓纪念一些次要神灵诞辰日、升天日的一种活动。林成彬补充道,在元宵举行的游灯等活动,也被称作“出游”,此“出游”是元宵的一部分,所以要区分来看。

官方志书记载

昨日,记者来到市图书馆,查阅史书,了解官方志书对莆田元宵节的权威记载。

《莆田市志》卷四十一民俗第三节记载:元宵节在莆仙相当热闹,虽然莆仙各地闹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均体现“以神为主,神民同乐”的基调,农村尤为突出。

莆仙城区元宵节以大型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辅以里社行傩。主要是舞龙灯、耍狮子、弄九鲤、车鼓队、十音八乐、迎神仪仗队、马队、妆架等盛大队伍。在元宵期中,锣鼓喧天,乐声悠扬,穿街走巷,把欢乐送给群众。有的还把龙灯、狮子接到家门口表演,祈求新春吉祥如意,财源像龙灯、狮子翻腾跳跃,滚滚而来。农村元宵节,境内从正月初十至二十日,各村(过去叫“境”)各宗族围绕各自的村社闹元宵,为期一般3天,有的还联合闹元宵。以行傩迎神为主,伴随盛大的游灯活动。城区元宵行傩以十五、十六两夜为多,故称这两夜为“元宵心”。一般都不演戏,由里社首老捧出社炉绕境,各户或迎接入厅堂,进香拜祝,俗称“接行傩”,或在门口焚香叩拜,俗称“炉纸”。在社炉绕境的同时,行傩的执事以木雕的“社妈”1尊,头上插满鲜花,向各户“散花”,妇女祈子者,虔诚地从“社妈”头上取下一花插在自己的头上,名为“请花”。元宵夜,各户都煮糖食点心,全家共吃,并飨行傩执事。有的里社除了举行“行傩”之外,还在里社广场上烧火堆跳棕轿,选年轻力壮的男性抬着社神座轿越火而过,往返跳至火熄,俗称“跳傩火”。涵江各里社庆祝元宵,一般是分两次举行,第一次是“行傩”,各户都在门口焚香烧火叩拜,不像城区接入厅堂,而在当夜各户煮面、汤点共食。第二次是“行傩”后一二夜,一般都演戏酬神,并放焰火助兴,或扮僮身跳火祈平安等。农村中庆祝元宵,普遍演戏酬神,并在“行傩”之外,穿插放焰火、跳(摆)棕轿,扮僮身踏、坐刀轿、掷铁球和扮神像出巡等各种活动,有的只是单项,有的兼有几种。仙游枫亭庆元宵举行大规模的游灯,在闽中独具特色。

《游洋志》(又名《福建兴化县志》)风俗志里对上元(即元宵)也有记载:各乡轮立福首,率社众盛饬旗鼓仪从,以迎里祠。各家仍设酒香烛候迎,会宴而去。周而设醮于里社之中,以祈景福。

《莆田传统文化概论》中记载,元宵期间,莆田各地均举行各类民间文艺活动,如舞龙、舞狮、舞九鲤、妆阁、“春江游船”舞、“灯棚”等。

责任编辑:夏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