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今日资讯 > 正文

罗援谈军人体重:机关和野战部队标准应有区别

usa.fjsen.com 2015-02-14 07:29:10  马学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未来战争,军人拼搏的是力量而不是重量,是比肌肉而不是秀肥肉。”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这样解读中国军方13日颁布的一道新令。

中国军方媒体2月13日披露,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近日联合颁发《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为调动广大官兵参加军事体育训练积极性,《纲要》提出实行军人体重强制达标、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荣誉体系等配套政策。

为何颁令“约束”军人体重?

——从严治军,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这则新闻报道虽不足500字,但因涉及“军人体重”这一话题而备受舆论关注。有网友不禁发问:中国军人体重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确实有些军人体重超标,不仅影响了军人的形象,而且拖累了战斗力的提升。军人的体重,实际上反映了平时的训练成果和军人的基本素质,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是建设一支和平军,还是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精锐之师。因此,虽是一个量化的标准,但却有实质性的内容。”在罗援看来,颁布这一纲要的立足点,就是向能打仗、打胜仗这一主线聚焦。

这则《纲要》也明确指出,军事体育训练是提高官兵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培育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人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增强战斗技能的重要环节。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大校对中新网记者说,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对军事训练做了相关要求,但多是以下发通知的形式,而非颁布纲要的形式。

罗援亦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以往有过类似的标准,但可能因为与实际不太相符、难以实行,也可能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失之过松,因此,此次通过颁发纲要、以刚性的力度予以加强,这其实是从严治军的一个具体表现。

规范军人体重有何依据?

——系国际惯例,以防输在起跑线上

13日的相关报道引发舆论关注:中国军人太胖,还是太瘦?规范军人体重有何依据?

“目前来看,应该说,还是超重多一点,太瘦的可能少一点。”张军社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的情况在军队机关可能更突出一点,他们年龄较大、活动量小、加班较多,尤其一些在计算机岗位上的军人,体重有所超标。

为此,上述《纲要》指出,“要准确把握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原则,坚持实战牵引,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分类指导,坚持创新驱动,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符合现代战争特点规律、满足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军事体育训练体系。”

罗援对此表示,按照打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来规范军人体重,这是与时俱进的做法,“以后仗怎么打,军队就怎么建;军队怎么建,军人就要有怎样的体魄与素质。体力与魄力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百炼成钢,只有百炼才能成钢。”

罗援指出,其实这也是国际惯例,西方国家对军人体重也有一定的量化指标,“我们不能在起跑线上就输于未来的对手,因此,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如何“设计”军人体重?

——可能参照身高、年龄、从事职业等

这则《纲要》明确了推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强调从健全管理体系、改革训练内容、改进训练方法、完善训练制度、加强队伍建设、改善训练条件等方面聚焦用力,提高部队军事体育训练水平。

其中引发外界关注的是,为调动广大官兵参加军事体育训练积极性,《纲要》提出实行军人体重强制达标、推行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荣誉体系等配套政策。但如何“设计”军人体重,目前尚无具体信息披露。

军事专家李杰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会有一个基本的参考标准,这个标准不会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应是一个范围,并且不同身高、年龄的军人,体重要求应该也会不一样。

张军社与李杰持相似观点,他说,这个范围应是参照身高和年龄,依照中国人生理标准来确定。

罗援则表示,参照年龄因素的同时,“设计”军人体重标准时,应该也会参照他所从事的职业,“坐机关、搞科研和野战部队的,体重标准也应有所区别。”(完)

责任编辑:孙劲贞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