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小留日记:孤独的留学青春其实可以不孤独
当学校真的成为Community 所有的苦恼都迎刃而解 对“家”的认识,其实并不止于此。寄宿学校一年的生活,使我对学校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因为所有人都住在这里,所以,原来“上学-回家”那种两点一线的感觉已经被完全颠覆。试想,500多名学生每天一起上课、运动、吃饭、睡觉,这个感觉怎么可能和走读学校一样呢?老师取代了父母的角色、宿舍取代了家、同宿舍的同学就像是住在同一小区的朋友……现在,整个学校的学生,还没有我原来学校一个年级的人多,人们彼此熟悉而亲密……这种环境的变化,使我的思维方式也在逐步转变——我需要认识更多的人、拉近同学间的距离、把老师真正当成朋友、学会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分享。因为,是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陪伴我,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家和学校泾渭分明……这就是为什么我身边的美国老师和同学很少把学校称为school,而是称之为community(社区)。 或许一直以来,我就对学校这个词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它只不过是个读书的地方。一个读书的地方只能给人书本里的知识;而一个“家”却能够赋予人生活的动力。当我把SPS当成自己家时,很多颓废和苦恼便迎刃而解了。 回想当年写高申文书,几乎每个学校都问到了关于“community”的问题:你现在的community?你理想中的community?你认为自己对community能做出什么贡献?你对community的理解?当时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刻的理解,回答得绞尽脑汁,而现在看,这些问题并非没有目的,如果让我再回答一遍,将会是完全不同的体会和认识。 可以说,community是寄宿中学的基本生态,它的概念并不同于中国人心目中的“社区”,不同于居委会和街道办公室的“社区”,在这里,community是寄宿学校的生命之本。我们来寄宿学校不只是学习,还有生活。生活告诉我的,肯定要比书本真实和丰富。 文化筑起了孤独的高墙 让自己忙起来会活得更充实 出国,听起来高大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是背井离乡。读到一些关于留学生活之苦的文章,十几岁的孩子为此挣扎难过,真的是再可以理解不过的。 但很多时候我想,在美国上学并不痛苦——每天出门是没有雾霾的蓝天白云;老师同学都很友善,对什么感兴趣都可以找到人聊;想吃食堂就吃食堂,不想吃了可以自己做饭;只要好好努力,就肯定能拿好成绩,不像中国的奥数怎么学都学不会……或许不同学校情况不同,但美国的大环境已保证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此外,不管留美的中国学生背负着多大的学术压力,最起码,在美国比在中国要自由很多、机会很多、环境也相对单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当然,留学生的孤独问题是永远的话题,我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 首先,要让一个人在学校里100%没有一个朋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不管脾气秉性怎样,每人都会有那么几个好朋友。退一万步讲,对中国学生来说,我们还有自己的中国同学。 其次,孤独并不仅限于中国学生。“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绝不只在中国适用,而是放之四海皆有。一个人要想找到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知己,哪儿那么容易?我就不信美国人没这问题。只不过相比中国孩子,美国人更看得开一些——几个人聚在一起,玩玩闹闹、开心开心,之后各忙各的事儿,需要帮忙的时候肯定帮,这就足够了。如果我们在美国学习生活,每天非要有几个懂自己的知己陪伴左右,未免有些苛求人生了。 |
- 2015-01-16南加大留学生命案初审结束 棒球棍血迹证据确凿
- 2015-01-16南加大留学生遇害因4名嫌犯认为中国人有钱
- 2015-01-15加新移民被指学历过高就业难 留学生街头举牌求职
- 2015-01-15南加大中国留学生命案初审 检辩聚焦嫌犯汽车牌照
- 2015-01-07在美留学生如何获得驾照 需要按照三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