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集体贪腐:"最肥"科级单位班子变身分赃会成员
集体贪腐多发根源 缺乏外部监督“圈子”铁板一块 梳理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关于集体腐败的案例并不鲜见:“郑筱萸腐败窝案”、“湖南郴州腐败窝案”、“古井贡腐败窝案”、“安医大基建腐败窝案”、“安徽滁州教材发行领域腐败窝案”,腐败窝案发生领域之广,涉及人数之多,产生祸害之大让人触目惊心。 集体腐败是官员腐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腐败和反腐败博弈的一个必然结果。实际案例表明,集体腐败的危害性更大,此类腐败虽更易被发现,但却更难被查处。 在这些“窝案”中,“法不责众”是涉案人员最普遍的心态,更被一些腐败官员奉为“至理名言”和“护身符”。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觉得进入腐败的圈子,就等于交了“投名状”,人越多,越安全。 有例为证。2009年至2012年,以两任茂名市委书记落马为标志的贪腐窝案中涉及省管干部24人、县处级干部218人。然而据媒体报道,为“保持茂名稳定”,相关部门采取了“办案”和“挽救”并举的做法,在中央巡视组要求复查这起窝案前,有160多名官员因各种原因未予追究。 专家认为,近年来,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一批集体腐败案被连窝端掉,“法不责众”变成“法必责众”,体现了对腐败的零容忍,这对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在一些专家看来,腐败窝案频发的根源在于一些机构将自身利益“圈子化”,缺乏外部监督、圈子铁板一块、利益严重固化。 以耒阳市“最肥科级单位”案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耒阳市矿征办的秘密早有传闻,纪检监察部门也多次收到群众举报,但每次查处都是不了了之。直到2009年6月,湖南省纪委接到举报,纪委主要领导批示查处,耒阳市矿征办的集体贪腐案件才浮出水面。 在耒阳市矿征办大楼一楼信息股办公室里,十多台电视监控屏上清楚地显示下属收费站点的收费运行情况。这套系统是2007年耗资5000万元建成的,除矿征办几位领导外,系统终端还直接接到了耒阳市财政局和有关市级领导办公室。 然而,再先进的设备离开了人的监管也只能是个摆设。当地群众反映,矿征办的问题屡次调查没有结果,是缘于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矿征办的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中,有许多是耒阳市直各部门和乡镇领导的亲属子女。因而,一些监管部门在矿征办的问题上投鼠忌器、网开一面。罗喣龙在负责矿征办期间,以善于“照顾”各种关系而闻名。5年间,矿征办的问题不断,却没有开除过一名员工。(本报记者 陈晓英) |
- 2014-11-18中国加入全球反腐合作网 外媒欣喜20国达成一致
- 2014-11-17习近平把反腐之风带到G20 澳总督盛赞"中国军人一流"
- 2014-11-17习近平在G20都讲了什么:把反腐之风带到G20
- 2014-11-14APEC反腐获阶段性成果 习式反腐两年56名老虎落马
- 2014-11-14人民日报:习式反腐两年56名老虎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