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正文

美国人均负债5.38万 谁惹的祸

usa.fjsen.com 2014-08-07 08:58:3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7日讯【侨报网综合报道】美国是一个超前消费大国,借贷消费、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是美国消费者最显著的特点,没有之一。不过,经济危机之后,痛定思痛,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在这一前提下,负债之多就不得不让人沉思了。

美国人均负债达5.38万元

最新消息称,“都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与“消费者信贷研究所”(Consumer Credit Research Institute)就美国人的负债情况发布报告,显示美国人平均个人负债5万3850元,其中房贷所占的比率为70%。夏威夷州居民负债最多,平均超过8万元;欠债最少的是密西西比州居民,平均“仅”3万1000馀元。

“财政时报”(Fiscal Times)报导,在房价与个人收入都较高的州,居民的负债率相对较高,而低收入州的负债也相对较低。

35%美国人被“讨债公司”追债

据东方早报报道,都市研究所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9月,有35.1%的美国人因为债务违约而被债权人移交给专业的讨债公司(debt collection agency)追讨债务。该数据与美联储2004年公布的36.5%美国人被“讨债公司”追债的数据基本吻合,而且10年来的变化趋势也不大。

也就是说如今你走在大街上,每碰到三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因为拖欠债务、还不出钱而被讨债公司追债,而且他们平均每人的坏账金额高达5178美元,这个数字之所以惊人是因为它只是确定违约的金额,而具有潜在违约风险的总债务的数字往往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

报告还显示,讨债公司的客户,即债权人主要分为三大类,37.9%的违约债务的债权人是医疗机构,25.2%的违约债务为学生助学贷款,10.1%的违约债务为信用卡卡债,剩下的债权人则为电信公司、水电煤等公共事业单位。如果有调研机构能够做一个因超前消费而债务违约的消费者信心/情绪指数的话,那么这个指数之于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想必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毕竟超前消费、债务违约就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元凶。

35%的比例注定了这一人群已经不是美国人中的非主流或者少数派,为了保障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美国国会于1977年通过了《公平索账方式条约》(Fair Debt Collection Practices Act)用于约束讨债公司的行为,旨在让讨债公司进行文明、人性化的讨债。

目前,讨债公司在全美共有14万雇员,每年为客户追讨回的债务总额达到500亿美元。

欠债不还 谁之过

借债过日子的生活方式固然是一个原因,国际在线刊文分析称,但失业率高以及收入减少,无疑更是导致美国人欠债不还的重要因子,毕竟谁都不愿意被人在屁股后面追着要债。再来看美国,受金融危机冲击,近年来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一度超过10%。失业率如此之高,很多美国人找不到工作,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如此情况下就算是想还清所欠下的债务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再往深里说,三分之一美国人欠债不还,根源恐怕还在于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这并不是主观臆测,曾经遭受房地产危机和经济衰退打击最重的内华达州,46.9%的成人都严重拖欠债务,就堪称一个最好的证明。以此为缩影,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经济近年来一直在“滞涨”的死胡同中蹒跚前进,鲜有起色。经济发展不景气,随之又会衍生就业率降低、收入水平下降等一系列副产品,加剧欠债不还现象。

只是这种欠债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甚至还会衍生一系列问题。可能很多人都还曾记得,不久前美国三大电视公司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午夜脱口秀“吉米秀(Jimmy Kimmel Live)”中,一位6岁的白人小孩就曾主张杀光中国人,为的就是能够逃避美国政府的欠债。赖账甚至消灭债主,这样的念头已经出现在6岁的小孩子脑袋,其后果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换句话说,就是当欠债还不了时,不仅会加重民众心理压力,甚至还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声誉。有调查数据就曾显示,近四分之一在18——24岁年龄段的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梦是无债一身轻,更有数据显示59%的美国受访者尽皆表示他们最担心的财务问题是日常开支。由此可见,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差距、增加就业率等,都已经成了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转载请注明侨报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