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略视野下的福建古村落保护
福建依山傍海,内多丘陵之地,其气候、文化、民俗风情等都与有着相当距离的中原文化拉开很大距离。除了历史上各个时期中原向闽地的移民和文化输入之外,宋元以降,福建的移民表现为由内向外的趋势,移民的数量和文化输出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十分显赫。目前,全国华侨华人6000多万,福建占1512多万,整整四分之一有余。此外,台湾同胞之中,超过80%祖籍来自于福建漳泉二地。那些早期来自漳泉的先民们,秉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渡过“黑水沟”,开垦耕耘了宝岛台湾。而无论这些先民把家安在遥远的何方,福建,都是他们的根。 一 福建古村落概况及保护的问题 在福建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福建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体现了和谐、多元、具有强烈区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如今,必须重视的是,依附着这些古村落而存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化的庞大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多种化的记忆贮存器,更是许多从福建走出去华侨华人、福建籍台湾同胞乡愁的源点。 福建省古村落资源丰富,无论内陆丘陵山区还是沿海地区,均有分布。目前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有73个,主要聚集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等山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交通也比较闭塞。而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破坏的极为严重,整体表现为经济越发达,破坏越厉害。尽管沿海古村落保存不多,却是最为独具特色的。 福建面海,与台湾及东南亚各国有着亲密的地缘关系,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文化记忆的古村落。其中有抗倭文化中产生的土楼和土堡;海丝文化中产生的蚝壳厝;处于地震带产生“出砖入石”的独特建筑风格的砖石厝;深系海外华侨华人、以及80%以上台胞思乡情结的红砖厝。 在古村落保护中存在许多问题,除了具有全国大致相同的一些共性原因,其中以城镇化带来古村落消逝殆尽等因素外,也有一些可贵的地方个体因素,即其独特的因素。其中闽南、闽西的土楼作为抗倭文化的承载体和文化记忆附着物;泉州蚝壳厝是海丝文化重要的见证物。二者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对于如此具有全国独特文化基因的古村落,其保护的价值和意义非同寻常。 显然,迄今为止,对于以上这些在全国各省绝无仅有的特色建筑,无论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都还没有把这些具有独特文化记忆的建筑和古村落的保护,纳入国家文化战略之中。 二 发挥福建省文联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 关于福建省古村落保护的具体操作与实施,与全国绝大多数兄弟省份一样,对于乡村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出现空缺,可惜的是,从目前省内外高校等机构专家的学术研究来看,学者们也没有弥补这一空白。以“福建乡村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网站查询,所发表的文章为零。以“福建古村落”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网站查询,所发表文章大约有76篇,主要为建筑规划、建筑美学、民俗文化三大方面,而从社会学角度、文化学角度方面进行的研究存在相当大的空缺,这对于一个拥有一定数量在全国各省绝无仅有的特色建筑,以及深系国际关系独特文化记忆的建筑和古村落的福建省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这种缺失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显然,保护不仅仅在于需要巨大资金的建筑方面,在于需要大量民俗专家参与介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还需要注重乡村文化方面的研究,一种基于活化乡村文化的研究体系必须得到建立。 福建省文联希望发挥自己机构上的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和艺术家,直接参与福建省古村落保护这一重要的项目。目前,已经进入第一阶段,并于2014年6月13日,邀请全省多位民俗文化、建筑文物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就福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开展议题为:“福建省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如何发挥福建省文联在古村落保护中的作用”座谈会。并计划由省文联主办,省民协牵头以市为单位,在全省开展“福建省最美古村落”评选申报工作,在此基础上,认定、挂牌命名100个最美古村落,并指导各市民协编辑出版《永远的乡愁—福建最美古村落》系列丛书。 三 重建独特文化记忆的当代福建乡村文化 重建独特文化记忆的当代福建乡村文化,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在被其他机构所忽略的乡村文化方面上,省文联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文学艺术家直接参与重建独特文化记忆的当代福建乡村文化。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必须抓住特色,把具有独特文化记忆的建筑和古村落的保护,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之中。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在福建,无论是源自于抗倭文化的土楼群,还是缘于“海上丝绸之路”而出现的如蚝壳厝等特殊的古村落,都是伟大中华民族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化记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深层的记忆意义重大。 其次,抓住“乡愁”。福建是广大华侨华人、台湾同胞乡愁的源点,保护古村落和以古村落为支点的乡村文化,就是守住广大华侨华人、台湾同胞乡愁的源点,就是守住乡愁的魂。 着名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上个世纪写出《乡愁》一诗,唱响了许多那一时代两岸人的心声。永远的乡愁需要永远的支点,那永远的支点就是孕育乡愁的原乡,就是那带有特殊情缘的古村落,而这些乡愁,是游子的情怀在这些古村落浓烈乡村文化发酵之下的产物。 第三,发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作用,组织作家与艺术家直接参与古村落保护。 重建独特文化记忆即当代福建乡村文化的活化,不仅可以保留优秀传统,更重要的是,传统在当代的活化,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得到保护。而传统乡村文化在当代的活化,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激活,省文联在相关人才资源和组织上拥有优势。 四 借鉴广东经验,发挥福建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积极作用 古村落的保护,一般呈现经济发展速度快的保留得少,落后地区反而保留得多的状况。但也有例外,譬如广东省国家级古村落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可以肯定的是,广东经济发展与古村落保护没有产生强烈的反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广东民协做了极大的努力。在广东省的古村落保护之中,广东民协所做的工作涵盖了许多其他部门的功能,其中包括做好组织工作,建立专家库、工作团队和工作协同系统,从调查、研究到成果的展现,以及实质的物质和非物质保护,都做了极大的努力,他们把所有工作都进行有系统的分条、分块、分项目,作为横向课题外包或委托各专家团队实施。 无疑,古村落的现状堪忧,今天的古村落保护,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文化和精神层面。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华文化多元化的载体和中华文明多种化记忆贮存器的乡村文化,在城镇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一种落后的文化而被抛弃。我们不仅要保护古村落的建筑,更要保护古村落的生态平衡,确保这种具有远古记忆的生态环境在当代社会得以继续传承。 |
- 2014-07-16日本群马县办日语文化祭 促进华人与当地民众交流
- 2014-07-16“中华文化大乐园”夏令营多伦多营闭幕
- 2014-07-15七首岩文化公园项目启动
- 2014-07-15保护好具有独特文化记忆的福建古村落
- 2014-07-15“福建文化宝岛行”巡演轰动台湾乡音乡情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