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客被多国“扫地出门” “逐客令”因何而起?
7月6日,美国助理国务卿汤姆·马利诺夫斯基(右)与维法格领导人会面。次日,巴林外交部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新华社发 美国助理国务卿被巴林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情报官被德国驱逐 “逐客令”因何而起? 最近,美国和“朋友们”的关系有点僵,接连有美国官员收到“逐客令”。在接连两起疑似美国间谍案曝光后,德国政府10日要求一名驻柏林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离境。遭遇类似处境的还有一名美国高官,巴林外交部7日宣布正在巴林访问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汤姆·马利诺夫斯基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立即离境。 在日益密切的国际交往中,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级官员及外交官被他国毫不留情“轰出去”的事例屡见不鲜。若这些人被他国发现从事了触犯法律的间谍工作或是破坏国家稳定的政变活动,多半会落得个“驱逐出境”的下场。然而,“驱逐”某一个个体的决定看似平息了风波,实则会伤害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干涉内政被驱逐较常见 这位被巴林称为“不受欢迎的人”的汤姆·马利诺夫斯基,是美国主管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于6日抵达巴林后,曾与巴林最大什叶派反对党维法格的主要领导人会面。巴林外交部发表的“驱逐”声明说,马利诺夫斯基干涉巴林内政,只与对立派别中的一方举行会谈,实行“区别对待”政策,有悖国际外交惯例和国家间关系准则。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熊炜分析称,“驱逐”有几种办法,正式宣布某人为“不受欢迎的人”,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在没有断交的情况下,宣布对方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在传统的外交手段中属于最高级别。“在诸多的外交实践中,因干涉他国内政而被驱逐的事件比较常见。” 巴林驱逐美国高级官员一事,就是因干涉内政而起的代表性案例。西北大学副教授李福泉表示,什叶派占巴林人口的多数,但是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比较低下。该派别自2011年2月开始掀起反政府活动,要求改革、实行首相选举制度,以获取更多政治权利。由于逊尼派巴林王室一直未满足反对派要求,什叶派几乎每天都会举行抗议示威,甚至从事破坏和恐怖袭击活动。 “若美国对什叶派表示支持,会损害美巴传统盟友关系。若不支持什叶派的抗议活动,不符合美国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因此,巴林国内两派矛盾的激化让美国感到头疼。”李福泉认为,此次美国主管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专门会见了巴林反对派,从姿态上表达了对巴林民主事务的关切。 李福泉认为,巴林通过将美国高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驱逐出境的方式,坚定地向美国表达“反对干涉内政”的态度。这种举动虽不会对美巴牢固关系造成根本性冲击,却凸显了两国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 同巴林一样,很多国家也因反对他人对本国事务“指手画脚”,将一些人驱逐出境。今年4月17日,布隆迪政府宣布联合国驻布隆迪首席安全顾问保罗·多比为“不受欢迎的人”,并限他48小时内离开布隆迪,他被指控“企图破坏布隆迪的国家稳定”。2月17日,委内瑞拉政府宣布下令驱逐美国驻委内瑞拉的3名领事官员,理由是他们渗透进入委内瑞拉的大学,以办理学生签证等领事工作为掩护,“从事破坏委内瑞拉政权的活动”。 因间谍行为被“扫地出门” 受间谍事件牵连,或者因直接从事间谍工作被别国“扫地出门”的高官不乏其人。近日,外界关注较多的当属一名被德国要求离境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在两起美国间谍案的影响之下,德国政府发言人10日在给媒体的通报中称,鉴于美方对系列对德情报活动未能作出解释,德国政府已要求美国在德情报机构负责人离开柏林。 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本人的手机也曾遭到美国特工窃听。默克尔10日针对美德间谍风波表示,盟国间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更多的信任意味着更多的安全。 对于“德国政府二战以来首次要求美国情报外交官离境的决定”,熊炜表示,德国议会的情报监督委员会最开始发表声明,用了“驱逐出境”一词,但几个小时后,更正为“建议美国政府召回此人”。“虽然德国转而采用较为温和务实的处理方法,但在美国与盟国关系中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尴尬情况”,间谍案已经对美德信任关系造成冲击。 国际社会的间谍战每天都在上演,那些身份暴露的情报人员总也免不了被驱逐的命运。2011年12月,英国政府认定俄罗斯驻英外交官米哈伊尔·列平试图“招募”英国政府官员充当俄情报机构线人,把他驱逐出境。英国媒体报道,列平的公开身份是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三等秘书,实际身份是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特工。去年5月,俄罗斯安全部门称在莫斯科抓获一名名为瑞安·克里斯托弗·福格尔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该间谍涉嫌试图招募俄罗斯特工部门工作人员,并“以美国驻俄大使馆工作人员身份作为掩护”。当时俄罗斯外交部称,福格尔“不受欢迎”,并下令将他驱逐出境。 驱逐理由形形色色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9条,任何国家可以“在任何时候,无需解释其决定”,宣布任何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人物”。被列为不受欢迎人物的人会被拒绝入境,并可被遣返来源地。若已入境者则会被下令限时自动出境。 然而,在现实的外交实践中,很多下达“逐客令”的国家都会向社会说明理由,以表明行动的合理性。从一些政府的公开解释来看,被驱逐出境的理由形形色色,多与干涉内政、危害国家安全以及违反当地法律有关系。 熊炜表示,“不受欢迎的人”既是国际法中明文规定的条款,亦是外交惯例中常常出现的现象。宣布将某人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的理由通常有:被指控犯有严重刑事罪;其行为被指责为干涉接受国内政或违反该国法律;从事间谍和敌对性质活动等;或者仅因其个人举止、态度或行为冒犯了接受国政府或个人。 当某国宣布一个人为“不受欢迎的人”,意味着此人需在24小时内或者其他规定的时间内离境。在外交实践中,被他国列为“不受欢迎的人”或者强制驱逐的人,很多是外交官和高级官员。当某一国相信另一国持有外交护照的官员、外交官在本国从事了“与其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就会让其“离境”或是“驱逐”。 |
- 2014-07-08英国前任内阁大臣等10余名政客涉嫌性侵儿童
- 2014-07-07过半新西兰人认为目前移民状况好 政客持反对意见
- 2014-07-07英国王储查尔斯婚姻触礁 多名政客卷入娈童案
- 2014-07-07多名英国政客卷入娈童案
- 2014-06-23移民不受新西兰选民关注 政客打“移民牌”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