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依旧成色十足
毫无疑问,“金砖”国家已从一个经济学家的概念演变为一股挑战欧美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现实力量。经历过众星捧月的辉煌,也体会过遭人鄙弃的“世态炎凉”,但随着一次次领导人会晤的切实推动,崭新“金砖”正焕发出新的色彩。 巴西外交部官员利马表示,金砖国家将在7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相关细节已经敲定,在此次会议上宣布这个结果极有可能。”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樊勇明接受采访时说。 “金砖”的浮与沉 “金砖”如其名字一样,令人艳羡也遭人嫉妒。 当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时,他未必想到,10年后,这一缩写,会成为当今世界最热名词之一。 根据奥尼尔的解释,它指的是四个发展最迅猛的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他估计,到2050年,它们的GDP就将超越主要西方国家。之后,因为南非的加入,金砖四国被改称为“金砖国家”。 一度,人们把世界主要经济体划分为两大类:“金砖国家”和病态国家。美欧属于病态国家,它们在高失业、低增长和巨额债务的泥潭之中艰难挣扎。相比之下,金砖国家则更富有活力,投资者、商界人士和西方政界人士时常造访这些国家,从这里窥探未来。 但在某些人眼里,这是一个“神话”,总会有还原真实的一天。巴西的经济在2010年录得7.5%的增长之后,2011年经济增速骤降至2.7%,2012年更降至0.9%。到了2013年,在全球主要货币收益排名中,巴西雷亚尔以-11.67%名列倒数第二。 而其他金砖国家也陷入危机:印度国内的经济改革迟迟未见实质进展,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俄罗斯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在油价下跌时尽显弱态。作为南非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采矿业衰退,连累经济持续增长。 一时间唱衰声四起。连金砖的创造者奥尼尔都称,除了中国,金砖名不符实。有人还抛出“金砖褪色”、“金砖破碎”的论调。 “QE”的后遗症 如果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唱衰论者的调调显然缺乏支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数年来,金砖“成色”依然。 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据半壁江山。 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本世纪前10年,金砖国家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也高于4.1%的全球平均增长。 2013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21.31%。国际组织预测,金砖国家2014年整体经济增速仍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唱衰论者显然忽略了一个事实,金砖国家的褪色与QE(量化宽松政策)有关。 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曾经傲慢地表示:“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遗憾的是,40年过后,这一情况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在引发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表现变糟的诸多因素中,国际资本外逃是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美国QE的实施与退出,国际资本的进入与撤离对新兴市场的冲击不可小视。或者可以这样说,新兴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罹患了“QE后遗症”。 “南南合作”的建设力量 金砖国家领导人即将举行的巴西峰会之所以被媒体广泛关注,是因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极有可能在这次会议上从设想变为现实。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基础建设投资,而外汇储备库是金融动荡的防火墙。”樊勇明说。 分析认为,金砖银行的设立是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撬动”。从目前全球经济金融的格局来讲,许多金融机构由发达国家控制,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中日益重要却没被赋予更多话语权。 而金砖开发银行主要面向金砖国家,资金使用主要用在这5个国家,相对来讲比较集中。因为每个成员国出资100亿美元,以后定期注资且绝对控股,西方国家不会在此占据主导地位。 “现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一直缓慢,成立金砖银行,是新兴国家主动积极促进其改革的重要一步。”樊勇明说,但这并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对现在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毕竟世界银行体量太小(600亿美元)。” 更有论者认为,金砖国家原本的概念已经异化,其本身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代名词。这个层面的意义对于金砖国家乃至整个新兴市场的长远发展都是更为关键的,这才是“金砖国家”真正的涵义所在。 |
- 2014-07-11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和财长
- 2014-07-10习近平: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 2014-07-10习近平:中美应坚持合作避免对抗 造福两国兼济天下
- 2014-07-09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京开幕 习近平出席并致辞
- 2014-07-07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