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真实的美国孔子学院
“控制”教师选拔和培训属无稽之谈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发布的声明称,国家汉办“控制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引发学术课程会受到中共对言论和信仰自由的政治镇压的影响”。笔者曾多次参与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和培训,对此表示很不理解。 汉语教师选拔最关键的环节是“模拟课堂”。台下一般有两名语言教学专家和一名“前任”教师作为主考和副考。所面试内容是语言基础、授课技巧、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与实际驻外工作息息相关的各项素质;考官打分采用各项分类量化,再根据岗位和报名人数从高到低排序,整个过程量化透明,不存在“控制”选拔之说。 对志愿者的培训同样围绕课堂教学和跨文化交流展开。笔者曾为赴美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的培训也只是涉及课堂如何管理,文化活动如何进行,如何在美国工作、生活等内容。 事实上,汉办对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绝大部分都是委托给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高校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在国外生活,何来“控制”之说? 孔子学院并不特殊 孔子学院创立迄今已有10年。一些批评人士一直对孔子学院的“官办”身份耿耿于怀,称孔子学院是中国“宣传机构”,传播中国“意识形态”。然而,正如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孔子学院的执行院长卢红所说,孔子学院与英国文化协会、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西方文化教育机构的性质一样,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本国语言和文化,更好地促进本国与世界的交流。 文化无优劣。在倡导文化多元共生的今天,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却还带着冷战时期的眼镜看待国家间、民族间文化交流活动,不免让人对其动机产生质疑。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在孔子学院一年的工作中,笔者见证了太多对中国为“零了解”的美国人逐步了解并爱上这个国家,爱上中国文化。同时,作为一名首次到美国工作、生活的中国人,笔者也相应地对美国文化和美国人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得去年12月参加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时,笔者听到各种口音的汉语,听到各种肤色的人士讲述他们与中国的故事。从他们不是那么标准却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孔子学院带给他们的欢乐。特别是当他们骄傲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的儿子现在中国学汉语”“我的女儿正在和中国男孩儿谈恋爱”时,那种骄傲、满足的神情让笔者更领会到了孔子学院这张“中国名片”的分量。 美国一向标榜自身是一个能包容一切的国家,对待不同的文化宽容,对待不同肤色的人种平等,对待学术更自由。但是,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开始质疑,难道美国所说的“宽容、平等、自由”,只是它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学术进入其他国家的“宽容、平等、自由”?而对其他语言、文化进入美国,却变成某些人眼中的“意识形态入侵”?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作家莫言则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己之所欲,也勿强加于人”。对一些人的偏见,可用莫言在第八届全球孔院大会上的发言来回应。他说,孔子学院大会让他联想到了金庸笔下的武林大会,只是武林大会上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而孔院大会追求的是“和为贵”的精神,为的是增强彼此的了解,实践的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理念。 注:作者李鹏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现在新华社参编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