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变局透视:美俄关系结构性矛盾难消
战略互信遭到重创,凸显了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奥巴马“重启”美俄关系的努力未能使两国关系有根本性好转 赵鸣文:随着克里米亚地区公投的举行、俄罗斯宣布接纳克里米亚地区及塞瓦斯托波尔市,美国及西方国家宣布制裁措施,乌克兰危机给本已十分紧张的俄美关系造成了严重冲击,两国战略互信几近荡然无存。如果说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对美国扩张政策的抨击标志着俄罗斯从此不再相信美国,那么2008年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和这次乌克兰危机事件中的作为则明白告诉美国,西方企图用八国集团成员国和俄罗斯—北约理事会“20机制”等待遇换取俄罗斯充当其小伙伴的伎俩已不再奏效。奥巴马“重启”美俄关系计划不但没使两国关系好转,反倒使双方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深。 彼得罗夫斯基:围绕乌克兰危机,美俄在相互交织的多个领域展开了争斗。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克里米亚地区公投前一天,美国将克里米亚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而俄罗斯行使“一票否决权”,使安理会的决议胎死腹中。在索契举行八国集团峰会问题上,美国也带领其他六国进行联合抵制,旨在孤立主办方俄罗斯。但普京一句轻描淡写的“不想来就别来了”,让七国顿感无趣和失落。未来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还有可能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体制内纠集其盟国集体发声,在北约—俄罗斯对话框架下批评俄罗斯。4月1日,北约已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但俄绝不会因此失声。 对于乌克兰问题本身,美国积极扶植亲西方势力,俄罗斯不失时机反戈一击。“2·21”协议已几乎满足了乌反对派的所有要求,但美国怂恿乌反对派得寸进尺,最终使该协议如同一纸空文。俄罗斯抓住克里米亚地区绝大多数民众亲俄这一利器,促成了公投。俄罗斯在与美国的“过招”中打了个平手。 在此次对抗中,俄由于占据地利,在军事上做到了先发制人。如在靠近俄乌边境地区频繁举行军演,将装甲车运抵克里米亚,凿沉自家巡洋舰以封锁5艘乌军舰,等等。比较而言,美国除了与乌克兰等国举行演习以对俄进行威慑外,其他大多是“口头警告”,短期内美尝试削弱俄在黑海的军事存在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美在伊拉克、阿富汗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并不打算为了一个利益并不攸关的乌克兰与俄进行军事对抗。 马小宁:乌克兰危机重创美俄关系,再次证明美俄关系存在结构性矛盾。2009年,为了修复因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而陷于停滞的美俄关系,美俄承诺“重启”双边关系,强调加强两国在军控、防止核扩散、阿富汗、伊朗和朝核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的合作。可以说,在上述问题上谋求俄罗斯采取更合作的态度,正是奥巴马政府试图重建与俄罗斯关系的战略考量。 美国希望通过“重启”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但实际上,双方对这种“改善”的理解与期望并不一致。美国方面,更多强调是在具体问题上开展“更为有力”和“更有意义”的对话与合作;对俄罗斯而言,则希望在“对等”和坦诚的基础上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这种“对等”尤其表现在美国及北约要认可俄罗斯在其势力范围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和“橙色革命”等,都是影响美俄关系发展的关键障碍。 大国博弈的基础是综合实力。美国和俄罗斯,两个昔日的超级大国,如今一个实力相对衰落,一个则重现大国雄心,双方如何相处,就是彼此之间结构性矛盾的核心所在。目前,除了在军事上,俄罗斯并不具备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俄罗斯在八国集团中只能参与政治对话而在经济事务上没有任何发言权的尴尬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美俄关系不对等的写照。可以说,双方从一开始就在“重启”的目标上存在根本性差异。 美俄关系中,经贸联系是个短板,双边对话与合作少了经贸的支撑,也就少了战略性支撑,双方合作只能围绕着具体策略问题打转。因此,一旦发生涉及双方或一方重大关切的危机,双边关系即陡转直下。这也是美俄关系结构性矛盾的表现之一。实际上,从普京指责美国在背后支持俄反对派阻碍其重返克里姆林宫,到去年底俄罗斯给予“棱镜门”事件曝光者斯诺登临时避难许可等事件中,美俄关系就一直处于恶化中,这种“重启”早已经名存实亡了。 |
- 2014-04-08美促普京停止“破坏”乌克兰举动 威胁进一步制裁
- 2014-04-08乌克兰东南三州亲俄者闹“独立” 俄乌当局舌战
- 2014-04-08俄上议院:若无安理会决议俄罗斯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 2014-04-06欧盟国家重申将采取共同立场应对乌克兰问题
- 2014-04-05乌克兰“真人芭比”最新近照曝光 蜂腰惹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