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今日资讯 > 正文

学者:各国对日本核问题绝不能心存侥幸养虎遗患

usa.fjsen.com 2014-02-21 07:35  贾秀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日本在核问题上让世界不放心(望海楼)

- 贾秀东

日本正在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构成越来越大的潜在威胁。

这里的原因不少,而日本在核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和行为加剧了这种担忧。

据报道,从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开始,美政府即要求日本归还冷战时期向日方提供的331公斤武器级钚,这些钚足够制造四五十枚核弹。就在那次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核安全问题发言时说,“哪怕是最少量的钚,如苹果般大小的量,都有可能造成数十万无辜者的伤亡。”

然而,经过了相当长时间,日本迄今没有将上述武器级核材料交还给美国,而且没有向国际社会提供任何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引发了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在所有非核武器国中,日本是拥有钚最多的国家。除了保有上述武器级核材料外,日本还存储了约44吨的反应堆级钚,理论上可用来制造出数千枚核弹。虽然日本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基本能够定期向国际社会披露其民用钚的持有量,但这远远不足以消除外界疑虑。

第一,日本境内钚持有量严重违反“供需平衡原则”。 早在1997年,日本政府就通过外交照会形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书面正式承诺,保证做到“无过剩钚”。日本钚持有量明显过剩早已成为事实,而且还在快速增加中。手头上搞这么多钚,宣称的用途根本又用不掉,如何解释?只有做到核材料供需平衡,才不会给和平利用核能留有隐患。日本是否打算及如何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的“供需平衡”要求,解决其境内核材料供需严重失衡问题?

第二,日本核材料安全和核不扩散风险问题令人担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境内接二连三地发生核安全事故,包括核燃料处理工厂着火造成核辐射,大地震引发核泄露。2003年1月28日,日本政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承认,日本核材料后处理厂竟有高达206公斤的钚元素“下落不明”,这些钚元素足以被用来造出20多枚核弹。对于日本是否存在非法转移钚材料的行为,众说纷纭,但很多专家都认为,日本钚材料推算数量与实际库存量之间存在这么高的“误差”, 出乎意料。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日本大型后处理设施的安全保障监督不出问题?

第三,日本国内拥核思维和主张从未间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其国民大多对核武器有着很深的反感,日本政府也在1967年制定了“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但几十年来,上至日本首相、政党领袖,下至政府部门首长和地方官员,多次散布“拥核论”, 声称“拥核并不必然违宪”,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主张发展核武器。随着日本右倾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一手拿着“无核三原则”作挡箭牌,一手唱着“核能、核循环、拥核”的“要核三步曲”,这样渐趋模糊和暧昧的核立场将把日本引向何方?

第四,日本有朝一日要拥核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日本拥有制造核武所必需的顶尖人才、先进技术、充足原料、基本设备以及陆海空三位一体投送核武器的完整潜力,距离拥核只是一步之遥,对这一点国际上鲜有怀疑。这“一步”就是政治决断,目前迈出这一步需要过三关:国内和平宪法等制度和反核民意的约束;国际防扩散机制和地缘政治的限制;美国套在日本头上的紧箍咒。这三关能最终挡住日本蠢蠢欲动的核野心吗?

日本散布“拥核论”等言行叠加起来,给了国际社会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国家是在为能源短缺未雨绸缪,还是在为突破“核门槛”埋下伏笔?日本欠国际社会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更应以实际行动消除自己带给国际社会的大问号。

核材料安全与核不扩散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日本核问题上国际社会决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甚至养虎遗患。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晓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11周年,中琦黄金感恩有“金”喜!
  • 世代传承,黄金管家——中琦黄金宝龙新华都专柜开业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理财沙龙 分享家庭理财知识
  • “中琦黄金”钻石代言赛宣扬恒久远的爱
  • 中琦黄金举办家庭财富沙龙 关注家庭财商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