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携手 将再现被遗忘铁路华工血泪史
东南网12月23日讯 据侨报网报道,19世纪中期,数以万计的中国广东移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参与北美首条跨州铁路修筑,这段历史却难以在书本上找到记录。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年前设立铁路华工研究项目,21日又与美国亚太公共事务联盟和中国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携手,成立中美国铁路华工150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希望中美合作再现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大批华工参与重塑美国西部 史书只字未提 来自中新社的消息指出,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是华人劳工参与修筑北美铁路第150年。1865年,美国首条横跨大陆的铁路由联合太平洋公司从圣路易斯往西修建,以爱尔兰铁路工人为主力,中央太平洋公司从加州首府沙加缅度往东修建。由于美西地区严重缺乏劳力,从中国引进大批劳工,每年人数保持在1万至1.5万,占铁路工人总数的80%,这些华工在在极其危险的工作环境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打通了贫瘠的内华达山脉,从而帮助重塑了美国西部的地理及社会版图。不讨论华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讨论美国西部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崛起。 项目负责人、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少书指出,对于创办斯坦福大学的铁路大王利兰∙斯坦福而言,正因华工辛勤劳作,以生命和健康做代价,他才得以拥有大量财富并创办世界名校。然而这些劳工从未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就连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关于华人劳工的历史记录。 两年前,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及校友们为此发起了一个长期研究项目,设立在在东亚图书馆内。主要人员包括历史系教授张少书,人文中心教授约瑟夫∙阿萨授、英文系教授暨北美研究斯坦福项目主任费雪金,布朗大学教授、斯坦福大学校友胡其瑜以及前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现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邵东方等。此外,多名美国及亚洲著名学者也参与研究。 张少书说,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至今对美国社会仍然是一个谜,只知道大部分工人来自珠江三角洲的四邑地区。两年前开始研究时,一个华工的名字都没有,现在已找到数百人姓名,有的名字还不完整,大部分死于异乡的工人遗骸都被送回中国下葬。 学者们还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和华工后代提供信息和资料,参与合作。 计划内容包括制作网上多语种档案,历史图片及文物。2015年将在中国和斯坦福大学召开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 中国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国际合作交流中心计划出版铁路华工纪念画册,拍摄纪录片,电视剧和电影。 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 产生于1882年 华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三天两天的事情,美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者,莫过于排华法案。 据《看世界》杂志所刊文章记载,在清末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形下,一批批主要来自中国广东、福建两省的穷苦农民登上被称为“浮动地狱”的海船,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拥挤蜷缩在船舱内,“日则并肩叠膝而坐,夜则交股架足而眠”,在海上漂流约两个月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做“苦力”。有记载称,当年曾有4船共载2523名华工去美国,途中死亡人数达1620人,死亡率高达64.21%。 侥幸来到美国的华工吃苦耐劳,艰难度日。无数华人的血汗,流淌在美国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修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太平洋铁路全长3000多公里,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是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被称为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然而,数以万计的华工不仅在建路过程中饱受酬金微薄等种族歧视,当太平洋铁路建成时,在加州萨克拉门托举行的铁路竣工庆祝活动中,竟然没有一位华工代表应邀出席。 1873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此时华人移民也达到了19世纪的最高潮。愈来愈多的白人将失业的威胁归咎于任劳任怨的华人。有人公开喊出“不给华人一个工作机会”的口号,恶性排华事件日益频发。淘金竞争的激烈导致第一个反对华人的立法和一项针对外国矿工税收的出现,其中很多矿工是华人。政客们发现了一个有资可用的政治议题。1882年5月6日,第47届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排华法案》,此后由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签署成为法律。 《排华法案》在导言部分声称,美国政府认为,华工的到来使得美国境内一些地方的良好秩序受到威胁,因此,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一致通过此法。这一法案将华裔定居者的移民和入籍程序冻结10年。美国国会此后数次扩大这一法案的适用人群,将所有华裔包括在内,每次都对华裔作出愈加严格的限制,其中包括禁止华裔的配偶子女移民美国等。这一系列法案直至1943年才被废除,但美国国会此前从未就此正式表示过歉意。1904年的一项法案干脆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 在洛杉矶、旧金山、怀俄明和西雅图,华人商店被抢掠,他们被赶出家门,被毒打和谋杀。华裔男子都被迫回到中国娶亲。因为《排华法案》,在美国没有可以成亲的华人妇女。 迟来的道歉 还是有赖二战提供“机会” 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排华法案》问题引起美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当年11月26日,《排华法案》终被废除。即使如此,对华人的歧视仍显而易见。尽管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将《排华法案》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但此后的近70年时间里,美国国会或总统都没有对这部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立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 在《排华法案》出笼后的100余年间,尽管美国华人遭遇了“猪仔”般的贩卖、牲畜般的虐待及种种难以言传的歧视、排挤、打压,但他们秉承中华民族勤劳奋进,不断拼搏的精神,加之祖籍国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华人在美国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2009年,美国加州议会就《排华法案》向加州华人正式道歉。此事触动了正在旧金山出差的华人薛海培。他回忆说,既然1882年《排华法案》由联邦国会通过,就应该由联邦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向全美华人公开表示歉意。他的这一主张得到热烈响应。在经过大量沟通、组织工作后,一份由160多个华人团体联署的请愿书交到了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国会众议员赵美心手中。 2011年5月26日,赵美心和其他两位国会众议院议员宣布,他们向第112届国会第一次会议递交众议院第282号议案,要求众议院就美国历史上通过的歧视华人法律,包括《排华法案》表示遗憾。同一天,来自加州和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国会参议员黛安·范因斯坦和斯科特·布朗也联名向参议院提交了内容相同的第201号议案。议案认为,《排华法案》与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不符、与美国宪法精神不符。 10月6日晚,该项法案终于在参议院获得全票通过。这一法案的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尽管道歉并不能补偿过去这些歧视性法律为华人带来的伤害,但承认过去犯下的错误仍然非常重要。
缘何招来歧视 人口众多文化截然不同 美国乃世界第一移民大国,为何偏偏要跟华人过不去?回望19世纪后期的美国,华裔成为在美亚裔族群中的第一大族群,《排华法案》出台之时,在美华人的总数已经超过10万人。当时就有美国媒体担心“黄祸”,民间的工人运动甚至直呼“中国人必须滚出去”。 其实对美国人来说,人多倒没什么,他们不习惯的是这些人的“怪异”。从生活习惯方面来看,华人还留着长辫子、喜欢聚居,这和美国本土居民截然不同。很多美国本土居民不了解华人,从而产生偏见,进而歧视、排斥华人。加上其主流文化是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美国人也害怕华人奉行的东方文化对此发起挑战。 回顾美国的道歉历程就会发现,在这近70年当中,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今天的道歉。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开始伸张自己的权利。“排华潮”从法律上和社会氛围上都被打破。让别人道歉,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潮涌动时,清政府也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也没用。现在华人力量壮大了,再也不容小觑。应该看到,这可不是美国政治家的良心发现。 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华人群体在发展和提升。他们从“劳力阶层”逐步转变为“知识阶层”,从低等行业上升到实业与金融业,从不敢“发声”到参政、争取政治权益。另一方面,进入美国的新华人移民也不再是“猪仔”。到现在,美国共有400万华人,是亚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这些华人移民有的来自中国内地,有的来自港澳台地区,有的来自东南亚国家。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拥有的财产都有明显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华裔美国人进入美国的政界,有市长、议员、法官,华人的声音开始进入美国的主流社会,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这在以前的美国是想象不到的。 2012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有将近400万的华人,每一位众议员都需要争取华裔的选票,因此各州华裔应该更积极参政,争取自己的利益、争取自己的声音受到重视,向各州的议员呼吁他们支持就《排华法案》道歉。 正如赵美心所说,透过号召全美华裔联合推动国会就1882年通过歧视性的“排华法”进行道歉一事,可以重新整合全美华裔小区的草根力量与组织,建构各地华裔小区力量,为在美华人建立防护网,以便对任何有损华裔权益的事件,未雨绸缪,不让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