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强硬,安倍打出反华大旗
10月1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批准自卫队可击落“侵犯日本领空”的外国无人机,几近挑战中国的底线;10月25日,安倍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公开扬言要当反华舵手;10月27日,安倍在日本自卫队年度阅兵仪式上喊话称,自卫队“一定要展现国家的意志,绝不容许改变(钓鱼岛)现况”;11月8日,安倍在参议院大会上点名批评中国“破坏日本安全环境”…… 近一个月来,安倍一次又一次在言语和行动上作出挑衅。事实上,回顾安倍去年底上任以来,特别是自民党和公民党执政联盟7月21日赢得参院选举至今100多天来的一系列表现,不难看出,对华强硬不过是安倍迈向军国主义的幌子,这位颇具“雄心”的日本首相已经在右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史问题上自相矛盾 在参拜问题上一次次耍花招 “我对第一次执政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恨至极,这种心情至今未变。” 10月19日 接受《产经新闻》的采访 对于历史问题,安倍最近的一次公开表态是在10月22日的日本众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 在回答民主党前副总理冈田克也有关“村山谈话“的质询时,安倍说:“安倍内阁从未否认侵略及殖民统治历史,日本在过去给众多国家,尤其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多大的损害与苦痛,对于这一个认识,安倍内阁与村山内阁是同样的。” 那么,确实如此吗? 去年12月30日,上任且4日,安倍就表示要修改承认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谈话,以及就日军强征“慰安妇”道歉的河野谈话。 3月,他又声称当年日军强迫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缺少证据”,并在美国众院通过要求日本就此道歉的法案后,依然拒绝道歉。不仅如此,同月他还试图质疑东京审判,称它“是由联合国方面根据自己的胜者判断而做出的裁决”。消息一出,迅速引起中、韩等国的强烈抗议。 4月22日,安倍更直言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为日本殖民侵略历史谢罪的“村山谈话”,23日又抛出所谓“‘侵略’定义尚无定论”的论调,再次在国际社会引发批判。 7月7日,“七七事变”76周年纪念日,安倍谈及历史认识问题时又称“各个国家都对本国历史抱有自豪感,相互尊重很重要。”他的一句“自豪”,让当年被日军侵略的亚洲国家情何以堪? 8月15日,在二战日本投降纪念日上,安倍成了20年来日本第一位在“8·15”讲话中不提“诚挚哀悼”和“深刻反省”的首相,甚至连日本首相历年都要重复的“永不再战”誓言都未提及。 至于靖国神社的问题,安倍几次三番表态说自己对第一次执政时没能参拜靖国神社“痛恨至极”,但4月的春季大祭、8·15日本战败日、10月的秋季大祭,在大批右翼官员奔向靖国神社之时,他虽没有真正去参拜,但是献了祭品,俨然一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姿态。 与其说他这是顾虑到和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关系,不如说他是把参拜当成了一张外交牌,暗示“你们如果不与我举行峰会,我就去参拜靖国神社”,从而把无法举行的中日韩首脑会谈的过失推向中韩两国。 领土问题上态度强硬 拒绝承认钓鱼岛领土争议 “与中国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也不存在应该搁置的问题。” 2月1日 日本参院会议 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比亲手完成了所谓钓鱼岛“国有化”的上任首相野田佳彦,安倍的强硬姿态有过之而无不及。 刚上任时,他就明确表态称“与中国之间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也不存在应该搁置的问题”,并强调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这些岛屿。 之后,他又多次作出这样的表态,还批评前任民主党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过于克制,并积极筹谋进一步将钓鱼岛占为己有的计划。 4月,安倍宣称要向钓鱼岛派驻公务员,建船舶停靠站;7月,他登上被视为钓鱼岛军事前沿的石垣岛和宫古岛,叫嚣“寸土不让”;10月,他更批准自卫队可击落“侵犯日本领空”的外国无人机,进一步挑战中国的底线。 10月27日,安倍还在日本自卫队年度阅兵仪式上喊话称,自卫队“一定要展现国家的意志,绝不容许改变(钓鱼岛)现况”。他同时“告诫”中国“勿以武力改变现状”。 随后,日本自卫队从本月1日起,在西南岛屿举行了为期18天的陆海空给三栖军演,首次开展假想被攻击情况下的岛屿防卫演习。尽管日本防卫省强调军演“不针对特定国家”,但从自卫队动用反舰导弹大肆演练封锁宫古海峡来看,此次演习针对显然就是钓鱼岛。 谋求解禁集体自卫权 步步为营走向军国主义 “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 9月29日 纽约演讲 至于修宪和解禁集体自卫权,则是安倍政治生涯的夙愿。第二次成为日本首相后,他更是利用国内的反华情绪,为推进这两件大事不遗余力。 去年底甫一上任,安倍就高调表示了修宪意愿,并重启了他在第一次内阁时期成立的“关于重新构筑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这一恳谈会试图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为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松绑。日本一旦拥有集体自卫权,就意味着当与其关系密切的他国遭受武力攻击时,即使本国未受到直接攻击,也拥有了使用武力阻止攻击的权利。 而安倍的终极目标,则是修改宪法第9条,把日本变成一个拥有“国防军”、拥有集体自卫权的“正常国家”。 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了宪法三大原则之一的“和平主义”,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战争”、“不维持武力”、“不承认宣战权”三项要素,明确禁止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 4月,安倍成为了自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首个公开穿军服登上军车作秀的首相。5月,他又坐上编号为“731”的自卫队教练机,令外界联想到日本恶名昭彰的731部队。 9月,安倍在纽约发表演讲,大谈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向全世界展示了他谋求集体自卫权的主张。 安倍说,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的目的是使日本变成“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更积极做出贡献的国家”。针对有关日本“右倾化”的指责,安倍称:“如果大家想把我叫作右翼的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 10月,安倍政权决定把“根本上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写入将于年底交内阁会议批准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从而使自卫队更方便获得先进武器。 11月,设立日本版“国安会”的法案在参院顺利通过,年内就有望上马。这一机制将进一步扩大首相的权力,助力安倍的强军目标。 不过,日本国内对行使集体自卫权意见不一,联合执政党内公明党就明确反对。安倍本打算年底前由政府作出新的宪法解释,为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走出第一步,但之后还是决定暂时搁置,延迟到明年夏天以后再提出。 密集展开价值观外交 扬言要当亚洲反华舵手 “我意识到,日本不仅应在经济领域,而且应在亚太安全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日本已作好了制衡中国的准备。” 10月25日 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 从去年底上任以来,不到1年时间,安倍跑了不下20个国家,几乎月月在外“奔忙”。他在忙什么?看看他的出访地图就明白了。 算上接下来即将访问的老挝和柬埔寨,安倍本月就能走遍东盟十国。再加上俄罗斯、蒙古、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等中东国家,安倍几乎可以说是绕着中国走了一圈。这就是安倍所谓的“价值观外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政治问题学者杰拉尔德·柯蒂斯认为,安倍对“价值观外交”倾注大量精力,目的是突出中国不拥有其所认同的所谓“自由”、“民主”等价值观,从而强调日本在东亚地区道义上的领导资格。如果把这一逻辑放在安倍“国家正常化”战略的大背景下看,安倍“价值观外交”的用意就更为明显了,即通过在国际上塑造中国的“另类”特征和所谓“威胁”,通过“边缘化”中国来为重构日本的“国家身份”服务。 10月25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安倍把话说得更白了。他清楚地表明,日本所能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亚洲制衡中国。 安倍说:“我意识到,日本不仅应在经济领域,而且应在亚太安全领域发挥领导作用。” 他说,15年来,日本一直过多地关注国内事务,但随着它重振经济实力,“我们希望对改善世界的境况作出更大贡献”。 他接下来的阐述中,明确表示日本“作出贡献”的途径之一就是在亚洲对抗中国。
|
- 2013-11-19外交部就钓鱼岛问题三问日本 回应安倍言论
- 2013-11-19日媒分析安倍难撼中国对东盟影响力
- 2013-11-19安倍遍访东盟国家欲何为?
- 2013-11-18安倍遍访东盟10国 媒体分析:包围中国 纯属臆想
- 2013-11-18安倍大撒金元轮访10国谋求合作被指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