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遍访东盟国家欲何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周末完成对老挝访问,返回日本。日本共同社18日报道指出,东京有意在日本与近邻国家关系仍然糟糕的情况下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出任首相不到一年就遍访东南亚国家联盟十国,安倍外交有何打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对此进行了解读。 “战略性外交”划上逗号 据共同社17日消息,安倍就任首相以来共计访问过25个国家,其中10个是东盟国家,凸显了他对东盟的重视,“安倍此举旨在彰显日本的存在感,谋求改变(地区外交)落后局面”。 同访问其他东盟国家一样,安倍这次不吝对出访国美言相送。他16日在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的共同记者会上说:“非常喜爱拥有美丽自然与世界遗产的柬埔寨。日本将官民一体,为柬埔寨的新一轮国家建设提供支持。” 访老挝期间,安倍提出两国探讨建立安全对话框架并为两国“大象外交”牵线搭桥。双方商定由老挝向日本赠送4头大象,以纪念2015年到来的两国建交60周年。 在东盟十国访问最后一站老挝,安倍不忘向东盟喊话。他17日在一个记者会上说:“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驱动力,东盟是日本的朋友,而且对日本经济复苏作用重大。” 共同社的报道中,以“怀柔之计”作小标题分析安倍对东盟十国的访问。文章指出,安倍去年年末就任首相以来,访问了全部东盟国家,“主要是为了在军事和经济两方面对东盟加强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安倍上任后提出并着力打造所谓“战略性外交”,总体理念之一是修复、强化日美同盟,其二是针对中国包围性地加强外交关系。安倍在一年内遍访东盟十国,就是对其“战略性外交”的具体实施。 据日本外务省提供的信息,日本还将在今年12月中旬举办日本与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以纪念日本和东盟开展对话40周年。 吕耀东认为,高层访问是安倍内阁力图加强日本与东盟关系的措施之一,预计随后对东盟政策、措施还会陆续出台,以进一步拉近日本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访问安排“亲疏远近” 安倍对东盟十国的访问分五次实施。 今年1月,安倍将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作为他就任首相后的首次出访地。据日本媒体报道,安倍原希望将其就任后首访放到美国,但未能得到华盛顿积极回复,遂改为出访东南亚三国。 今年5月,安倍访问缅甸,一方面高调表态支持缅甸改革,一方面带去30多家企业的高管,显示日本对缅甸经济的支持。这是自1977年以来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缅甸。共同社指出,安倍希望通过此访大幅提升日缅关系。 7月,安倍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三国进行访问。 对文莱的访问是安倍今年10月借参加东盟峰会进行的。加上刚刚结束的对柬埔寨和老挝的访问,安倍的东盟访问计划得以完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说,安倍对东盟十国访问的“排序”有着明显的远近亲疏的安排。这样做,一方面要刻意显示日本对东南亚国家中“好友”的重视,一方面要做给关系较为疏远的国家看,以此通过不平衡的外交、经贸手段将更多东盟国家拉进自家阵营。 处处推销“价值观外交” 安倍访问东盟国家期间,多次提及日本在地区关系上的看法和主张,最突出的观点是他反复推销的“价值观外交”。今年1月他对东南亚三国访问,因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提前返回东京,即便如此仍不忘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提出日本对东南亚外交新“五项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共同创造相同的价值观”。在此后对东南亚国家的访问中,他多次提出要“与东盟国家一道,致力于普及和扩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权等普世价值观”。 对此,吕耀东指出,安倍上台执政以来,重拾所谓“自由繁荣之弧”策略,推行“价值观外交”路线,注重日本同欧美关系,强化对东南亚的外交力度,以周边岛争及海洋纠纷为由,构建所谓民主海洋国家联盟,其矛头所指十分明显。 吕耀东认为,“价值观外交”是日本实现从“岛国到海洋国家”战略构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所谓“自由繁荣之弧”始作俑者前首相、现任副首相麻生太郎看来,日本要通过多层面进行援助并加强与呈带状分布的这些国家的关系,来强化与美国为首的盟友的合作关系。安倍则力求通过“价值观外交”聚合所谓海洋民主国家联盟。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促进亚太地区的一些海洋国家联合起来遏制其他国家,并使日本成为亚太事务的参与者和主导者。 吕耀东认为,梳理安倍过去11个月对东盟十国的访问,以及他执政一年来的外交思路,能够看出他非常重视“价值观外交”这一政治、外交工具。但这种做法是对冷战时期的抱残守缺,对地区和平稳定不利。从安倍对东盟国家的访问效果看,他的外交意图并不容易奏效。(夏文辉)
|
- 2013-11-18安倍遍访东盟10国 媒体分析:包围中国 纯属臆想
- 2013-11-18安倍大撒金元轮访10国谋求合作被指一厢情愿
- 2013-11-15安倍上任后不足一年遍访东盟十国 意欲制衡中国
- 2013-11-14安倍向救人的中国学生颁奖状 加盖日本国玺(图)
- 2013-11-13安倍内政外交均乏善可陈 紧锣密鼓加速扩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