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说说美国的监听“厚黑学”
“监听是为了反恐,任何国外目标都可以被监听” 无可否认,间谍活动始终存在。然而,过去10年里,有两件事情共同改变了游戏规则。一是作为对“9·11”恐怖袭击的回应,美国向情报部门投入的资源大大增加。二是,在这个移动通信和大数据时代,“技术上做得到”的范畴已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不是世界警察”,奥巴马在今年9月有关叙利亚演讲中曾经这样说。但这是误导。美国当然是世界警察,只要带来的好处超过成本,它也愿意当。 据斯诺登爆料,“任何国外目标都可以被监听,为了现在或将来的利益”。报道揭露,美国安局常规性地监视友邦和敌国,以期掌握“外交优势”和“经济优势”。 之前有消息称,国家安全局在搞大范围数据收集和监听,以此作为美国反恐努力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窃听外国高官的手机,但窃听他们的通话会有何种反恐价值? 监听美国民众的通话,监听全世界人民的通话,又有何反恐价值? “监视,对朋友的监视,从来都不是新鲜事”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巴西总统罗塞夫抱怨说,盟友不该相互监听。这一方面显示了两者的幼稚,也反映盟友之间的不平等。 美国人辩称,由于盟友的行动可能对美国造成巨大影响,既然美国承诺要保护每个北约盟国,那么试图了解他们正在想什么就是合情合理的。外交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方式,间谍活动则是另外一种方式。 关于德国总理遭窃听一事,迄今为止美国没有出现讽刺或犀利的评论。如果美国人对盟友的抱怨继续麻木不仁,那也没什么可奇怪的。“谁要求我们保护,谁就必须容忍由我们来决定怎么做。”逻辑就是这样。 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美国人的隐私享有美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不受侵犯,其他国家甚至是美国的盟友则不享有。 法国和德国领导人面临的更大尴尬在于在这一监听事件中,他们发现在美国人眼里,他们同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有所区别,不过是二等盟友,美国的情报机构禁止一切针对这些国家的间谍行为。 欧盟需要美国。尽管有关欧洲领导人遭美国窃听的猜测在之前的欧盟峰会上引发愤怒,但各国还是排除了具体的报复行为。怒不可遏的铁娘子最终选择了与美国签订互不监听协议,这体现出欧洲在拥有丰富资源和高新技术的美国情报部门面前的软弱无力。(记者 杨子岩) |
- 2013-11-06马来西亚抗议美澳监听活动
- 2013-11-06谷歌怒斥美政府监听
- 2013-11-06英国内阁禁用iPad以防中国监听 民众:美国更可能吧
- 2013-11-05中方要求澳方就监听作解释
- 2013-11-04南华早报:“监听事件”削弱美国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