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到访福建厦门 交流南音文化
何东方 摄
何东方 摄 中新网厦门6月26日电(林菱)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访问团一行38人在印尼东方音乐董事会主席陈锡石先生的带领下,专程到福建厦门同安进行南音文化访问交流。 访问期间,陈锡石先生向同安银安堂南音研究会发出邀请,他表示,欢迎家乡的弦友到印尼参加第二届世界南音联谊会大会唱,以曲会友,共叙乡情乡谊,携手弘扬东方音乐艺术瑰宝“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 在同安银安堂里,家乡的弦友们早就搭上锦棚,上面悬挂“御前清客”横彩,边上挂着木质银丝宫灯,台上正中安放着五把太师椅,左旁立有绣着黄龙的曲柄凉伞,整个舞台张灯结彩、富丽堂皇地迎接远方的贵客。 南音会唱以两地弦友大合奏《出庭前》拉开文化访问交流序幕,两地弦友共同拨动琵琶、三弦,吹奏洞箫,轻敲檀板弦乐和鸣。在一曲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南乐声中,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的心田,抒发了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 “我是同安人,想念家乡的时候就听南音。南音作为闽南籍华侨华人社会一种共同的音乐文化和东方艺术瑰宝,我们海内外所有华人有责任传承和传播下去。”祖籍同安的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辅导主席兼筹委会主席魏耀坤先生介绍说,华人虽身处海外,纵然关山重重、千里迢迢,南音也以它独特浓郁的闽南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性,把海外游子与故乡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我们这些游子的心中,南音代表着乡音,是一种爱乡的纽带、思亲念友的情结。” 。 南音,又称南乐、南曲、南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益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以“海滨邹鲁”、“声名文物之帮”著称于世的古城同安,亦是发祥地之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唐代宫廷音乐“大曲”中的一部分被“移植”到民间,在今天福建一带与当地民乐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乐种。后来,随着闽南人侨居海外,南音也远播天涯,成为海外赤子寄托离情别绪的乡音。 成立于1983年的印尼东方音乐基金会,享誉印尼国内外,向来致力于提升南音表演水准,并努力拓展与传承这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曾邀请多位南音老师赴印尼南音教学。在其影响下,南音成为不少印尼侨亲喜欢的音乐。(完) |
- 2012-05-11福建安溪与鲤城侨界联合举办南音交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