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回顾:赵承熙射杀32人
凶手早有心理问题 调查人员没有给出赵承熙为何杀人的新线索。为了弄清赵承熙为何首先在宿舍杀死两人,再进入教学楼制造更惊人的血案,调查人员回顾了1999年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发生的枪击案,还从中发现了一些线索。赵承熙的几位初中老师说,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发生后,他们发现赵承熙所写文章中有自杀和谋杀的想法,并且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 报告说,赵承熙曾在中学英语课上暗示“他想使哥伦拜恩案重演”。精神科医师确诊他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症状表现为因焦虑而沉默寡言、压抑。1999年至2000年,医生让他服用抗抑郁药,疗效“颇好”。医生后来停止让赵承熙服药,理由是他的状况已有“改善”。赵承熙申请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时,录取工作人员没有询问其患病的相关问题。 报告指出,赵承熙进入大学后,尽管校园警方知道他屡有不恰当行为,需接受心理治疗,但从没将这些信息告诉学校处理“问题少年”的工作人员。与学校人员的想法恰好相反,联邦隐私法允许他们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告知州、当地及学校负责安全人员。 家属不满无人受罚 调查报告原计划在本月20日即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秋季开学的第一天公布,却被不断推迟。 调查报告内容曝光后,引起受害者家属强烈反应。在弗州州长办公室29日晚举行的电话会议上,受害者家属对大学官员在第一次枪击案发生后没有采取“一级防范禁闭”措施深表“失望”,对报告中没有要求解雇相关官员也提出了批评。一名受害者家属说:“32人遇害,却没有一个人因此遭解雇,学校也没有人为此负责,这如何解释?” “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弗州州长办公室顾问拉里·罗伯茨回答说。他说,调查小组人员认为那不是他们的“职责”。 一些受害者家属对调查小组中没有家属代表表示很失望。一些家属还另存疑虑,他们认为,让以前的执法人员调查现在执法人员的决定可能会存在偏见。据新华社专电 记者闫亮 案件回放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上午7时15分,凶手先在一幢宿舍楼里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2小时后,距宿舍楼约800米远的一幢教学楼内又响起枪声,凶手在打死30人、打伤10多人后自杀。 制造这起惨案的是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四年级学生。他在作案当天寄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个包裹成为调查其行凶动机的重要线索和证据。邮戳上的时间显示,这一包裹是赵承熙在宿舍楼内杀死2人后寄出的,里面包括录像带和照片,录像中充斥着仇视“富人”和扬言报复的话语,照片则是赵承熙持刀端枪的暴力形象。 案件发生后,人们纷纷质疑校方应对不力:在第一次枪击发生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校方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疏散学生和教工,而是任由不知情的人们按时前往学校,导致其后更加惨重的伤亡?事实是,第一次枪击发生后,校方只是通过电子邮件将事件通报给了大家,而这个邮件是在第一次枪击发生后两小时发出的。 |
- 2012-12-20美国校园枪击案反思:心理疾病更可怕
- 2012-12-20美国民众网上为康州校园枪击案遇害华裔女童致哀
- 2012-12-19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遇难儿童葬礼举行
- 2012-12-19胡锦涛就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向奥巴马致慰问电
- 2012-12-19美国警方初步判定康州校园枪击案凶手有人格障碍
- 2012-12-19美校园枪击案凶手理发师:希望曾将其杀死(图)
- 2012-12-19美国康州校园枪击案凶手母亲或曾预感到屠杀
- 2012-12-19美校园枪击案凶手理发师:希望曾将其杀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