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恢复美国的自信?
奥巴马和罗姆尼谁将入主白宫?美国大选的结果今天上午将一见分晓。然而,无论赢家还是输家都有一个事实不可否认,即对美国来说,未来四年任何措施都不是完美的。英国《金融时报》11月7日刊文《谁能恢复美国的自信?》,文章预测了在诸多挑战面前,下任总统能否带领美国走出“跛脚鸭”时期。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美国有过更加低俗更加卑劣的总统竞选: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嘲笑乔治·麦戈文“赦免坏人,支持堕胎,纵容毒品”的话就是一例。即便如此,今年的这场角逐令人精疲力尽且心情烦躁。然而,昨日在美国首都清澈的蓝天下,选民们终于有机会说话了。 2012年大选获胜者面临着迫在眉睫的领导力考验,不只是克服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已基本上导致华盛顿瘫痪。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一个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重新点燃敢想敢干的乐观主义精神。 华尔街的一位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当前需要的是自信。复苏的所有元素都已到位,但我们需要可预见性和强大的执行领导力。” 在很大程度上,今年的大选将作为一场关于经济管理(如果不是关于整个政府理念的话)的全民公投而被人铭记。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当初上台时,适逢美国经济深陷困境。他放弃了递减性的减税和解除管制政策,转而付诸于政府借贷和国家干预措施,规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未见。与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一样,奥巴马寻求阻止资本主义走向自我毁灭。 4年过去了,房价不再下跌,美国消费者再次开始支出。但尽管今年以来标普500指数上涨12.7%,可人们仍然没有幸福感,企业纷纷搁置投资。按照某些人的计算,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上有1.7万亿美元的现金等待支出。 许多人将企业投资停顿归咎于“财政悬崖”,即中期的美国预算危机。如果到明年1月1日还没有达成协议,削减支出和增税法案将自动生效,这可能让美国重新陷入衰退。 美国一家大型银行的总裁说:“问题在于美国现在的增长率只有1.5%到2%。” “我们不习惯这种持久的折磨。我们需要改变增长模式,在建筑行业增加工作岗位,并且重新培训工人。” 令投资者加倍焦虑的是,由于西班牙及意大利举债成本飙升而导致的欧债危机再次爆发,将会与“财政悬崖”共同发难。 在选举后国会“跛脚鸭”时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对峙,有可能让2011年夏天的危机重演。当时,国会拖延上调联邦举债上限,美国失去被看重的AAA评级,此前这一评级貌似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保证书。 尽管比起前任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来奥巴马更为冷静与理智,但是他发现要想在国会化解共和党方面反对一切的立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他提出的开拓性的医改法案在国会通过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得到一张共和党人的选票。 奥巴马缺少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迷人的魅力,也缺少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威严。冷静的逻辑没能让他在国会赢得几个盟友,众议员和参议员们更易于接受那种以肉桶政治、大量奉承以及上好的古巴雪茄为特征的政治风格。 在外交事务方面,议程也一样紧迫,甚至可以说令人畏惧。在今后四年的某个时候,美国总统势必要就如何对付伊朗的核武野心作出一个决定命运的选择。据西方情报机构估计,伊朗政府至少还需一年才能制造出核武器,而他们的任何制造企图都将是可以觉察的。 这意味着还有采取外交斡旋、经济制裁以及/或者准备由美国主导在2013年到2014年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机会。在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曾经先让步的奥巴马,迫使他的死对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收回在2012年大选前采取单方面军事行动的威胁。 |
- 2012-11-07美国大选:带着孩子去投票
- 2012-11-07美国大选倒计时 "比分"仍未拉开
- 2012-11-07美国政治专家普遍认为本次大选结果难以预测
- 2012-11-06美国大选全国投票日在即 选情激烈结果难料
- 2012-11-06美国迎大选投票日 选情胶着谁入主白宫难预料
- 2012-11-06分析称美国大选选情紧绷 可能由法院定夺赢家
- 2012-11-05美国大选德国紧张 民众绝大多数拥护奥巴马
- 2012-11-05外媒列举美国大选12个关键州“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