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泉州环湾而起 新古交汇历史名城获生命张力
80平方公里到980平方公里的体量扩张—— 江和海的融会贯通中,向心凝聚激情勃发 从1300多年前的丰州古都一路走来,盛放“刺桐城”,腾跃“鲤鱼城”,历史的长河中,泉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性节点,其实并不多,而2010年3月恰是其中之一。 当年望春时节,经历6年多光阴的洗礼,《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在省政府批准下一锤定音,具备了法律效力。沿着母亲河晋江逐水而居的泉州城,彼时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方才80平方公里,但在环湾发展豪情的引领下,“到2030年,在980平方公里上崛起一座海湾型生态城市”,成为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为之奋斗的盛大梦想。 梦想的实践中,泉州新城的肌体迅速生长——向东、向东的集结号角中,东海片区雏形初现,市行政中心的入驻,在泉州湾口注入全新活力,未来,随着总部经济区12栋大楼拔地而起,这里更将成为全市经济中心之一;类似的精彩,城东片区也在演绎,由海峡体育中心辐射带动,它正在成长为第三产业和项目集聚的舞台。一江之隔的南岸,组团发展同样气势恢宏,滨江、梅岭、城北等环湾区域建设齐头并进,江南江北融为一体。 更大的范围,台商投资区、北峰—丰州片区、石狮蚶江片区……环湾向湾的感召中,泉州城市建设阔步生风,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160平方公里,相比5年前增加一倍,市民安居乐业的空间更宽敞,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更为广阔。 5公里/小时和250公里/小时的速度结合—— 快和慢的辩证思考中,生活品质悄然提升 说到城市,不可避免的话题,其一是体量,其二便是速度。对于泉州来说,这5年,也是关于城市速度的再思索,从单纯求快到追求快慢结合、动静相宜,辩证思考的背后,宜居的主题更为凸显。 求快,时间就是生命和效益,泉三高速全线通车、福厦高速扩建泉州段全面完成、福厦高铁正式投用,不仅让泉州市民往来省内外更加便利,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样也有了加速集散的助推器。再来把目光放在今年,晋石高速和金安高速将于年底双双通车,届时,晋江石狮两城以百公里的时速串联,安溪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也将从此终结。此外,扣上环湾核心区最后一环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密切中心城市各组团的后渚—城东通道、东海隧道、晋江大桥、黄龙大桥、田安大桥,疏解中心城区拥堵节点的刺桐路改造、坪山路高架桥建设等等,无不以速度的提升,呼唤同一个环湾都市圈。 当福厦高铁带来250公里/小时的速度时,在泉州城市的山水边,慢线工程也由“理想照进现实”,几十个公园串联“山线”,沿晋江、洛阳江的“水线”,以及有机联系两者的“山水连接线”,未来将形成泉州慢线的庞大绿道系统。以5公里/小时的步行速度,泉州市民可踏着慢节拍,尽享绿生活。 如果把时间拉长,你还会发现,“快与慢”的辩证还仅仅只是泉州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很小部分。从2011年开始,以“提升”为核心,“城市建设管理年”的风潮席卷全城,大规模城市建设、大范围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中,泉州于细节中勾勒大美,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更高,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诸多国家级冠冕,也有了更具底气的实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