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状元级”排工不能光凭力气还得懂点英语
黄盛腾(前)在泰宁上清溪撑竹排。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5日讯(记者 李烈 通讯员 赵伟 吴岩辉 文/图)国庆、五一这些节日,通常是别人的假期,往往却是黄盛腾最忙碌的时候。去年,他在泰宁上清溪撑排近300趟,腰部、手腕扭伤,再加上水汽湿寒,他患了膝盖风湿疼痛。 但一抡起竹篙,黄盛腾精神抖擞,竹排每天满载着游客,稳稳穿行于曲折的溪流中。“各位朋友,欢迎来到上清溪,欣赏‘千奇藏幽谷,万芳盈一峡’的秀丽风光”,浑厚的声音在山水间回荡。 黄盛腾是泰宁县杉城镇长兴村人,从小就在上清溪边长大,在竹排上“漂游”了十余年,由于他的“文才武功”和对岗位的热爱,两度被评为泰宁县“状元级”排工。 1988年高中毕业后,黄盛腾在家务农。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泰宁县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大量招募排工,这令黄盛腾动了心。他寻思,自己年轻力壮,一定可以胜任。到了考场,黄盛腾拿起竹篙,在溪水中又顶又戳,竹排却团团乱转。在考官面前,他满脸通红,一句话也憋不出。他这才发现,光有力气是远远不够的,要做上清溪的排工,得能撑排,会说景。 回家后,黄盛腾白天务农,晚上背资料,从小熟悉的“鲤鱼石”、“帆船石”竟有如此多的典故,这令他着了迷,常常一看到天亮。他还拜几位老排工为师,在假日临时“上岗”,熟悉上清溪的水情。 2004年,他成了一位职业排工,正式开始在上清溪“行走江湖”。“千峰断壁路无从,一水清漪若可涉。”当黄盛腾用这句诗来形容沿途山峰的陡峭、溪水的清澈时,游客们开始对这位排工刮目相看。 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黄盛腾不愿只是背背导游词、照本宣科,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到县图书馆查资料,把形容上清溪美景的诗句、名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诵。黄盛腾是客家人,说话带点口音。晚上,他让女儿纠正自己的发音。天还没亮,他就起床朗读。很快,他的普通话变得标准流利,念起诗句抑扬顿挫。 黄盛腾还注意到,有些外国游客由于听不懂中文,只能苦笑着一路拍照。他开始通过网络自学英语。有一回,当他解说“圣象洗心”景点时,几位外国客人摇着头,露出迷惑的表情。黄盛腾手指前方,说“like elephant”,然后指着胸口说“washing heart”。几个简单的词组,令老外心领神会,也逗乐了整船的游客。 通过上网查资料,黄盛腾熟悉了上清溪的地质地貌特征。一次,在解说“生命之源”景点时,他分析了该处“顶平、身陡、坡缓”的丹霞地貌特征,俨然成了“地质专家”。 尽管因撑排落下一身疼痛,但只要单位一个电话,不管是不是他值班,黄盛腾都随叫随到,“我只希望用最好的服务,让每位游客都爱上上清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