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南网记者 陈艳艳) 优越的高山环境、独特的雾海景观、满目春色的茶园……谁也不曾想到,三明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这个曾经当地群众口中的“穷乡僻壤”,如今大变样成为茶园景区,“高颜值”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游玩。这一华丽蜕变是三明市以品牌引领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8月27日至28日,首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组委会调研组到访三明尤溪、大田,实地了解茶产业、茶企发展情况。据了解,系列活动将于11月上旬在福州举办,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福建日报社主办,东南网承办。为深入了解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及茶企资源,更好地举办茶王赛,组委会组建了调研组,赴全省主要茶产区开展调研。 围绕“茶+旅游” “穷乡僻壤”大变样 “大家都说这里以前是穷乡僻壤,因为海拔高,再加上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整个村感觉十几年一成不变,连个水果都买不到。但近几年,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变化。”三明大田县屏山乡纪委书记陈吉平告诉东南网记者,近两年屏山乡内洋村里水果店都开了好几家,而且到处都在盖房子;周边的两个贫困村玉屏村、瑞美村也于2019年实现脱贫。近年来,屏山乡常住人口从原来的2400人增至5700人,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12000元增至26000元,翻了一番多。 屏山乡这一系列蜕变,是大田县近年来推进茶产业结构调整、茶产业链不断延伸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田县围绕“茶+旅游”文章,积极开发茶园景区,先后打造创建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大仙峰·茶美人国家4A级景区和五龙山生态茶园国家3A级景区,大仙峰·茶美人景区就位于内洋村内;以屏山乡、吴山镇为中心,带动周边茶园种植,从2000年以前的不足2万亩发展到如今的9.53万亩;为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进行茶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美人茶品牌建设,努力把“大田美人茶”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茶业的特色精品。 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是大田县于1995年引进的一家台资茶企业,茶基地面积约900亩。该公司董事长李志忠告诉记者,公司此前主要生产销售铁观音和台湾乌龙茶系列,2010年后,开始主产大田美人茶。美人茶特别之处在于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因此种植美人茶的过程中绝不能使用农药。据了解,该公司去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 据了解,近几年,大田美人茶生产企业从原来的数家已增加到几百家。漫步在大田县街道,专营美人茶的门店也有不少。美人茶的美誉,还吸引来省外人才。张晓宇来自河南,是清华大学研究生,2019年7月来到大田,与同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师兄一起经营美人茶公司,线上线下销售推广美人茶。 以品牌引领 突出“林深水美茶香” 尤溪是传统的绿茶产区,尤溪绿茶因开采时间为华东茶区最早之一,素有“华东第一绿”的美称。2005年以来,尤溪县茶叶在省级以上获得183个名优茶奖;“尤溪绿茶”“尤溪红”茶叶系列产品也入选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这得益于近年来尤溪县将茶叶生产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施现代生态茶园建设,改造升级加工设备,规范茶叶农残监测制度,实现了生产加工规范化、标准化、清洁化、生态化。同时,通过引导茶农组建茶叶产业合作组织、引进茶产业企业,推动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目前,该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215家,茶叶企业注册商标173个,其中4个为福建省著名商标,1个为福建省名牌农产品。 尤溪县沈熹茶叶合作社于2011年成立。该合作社负责人林秀娟介绍:“在成立合作社之前,茶农实力很有限,经常会出现赶不出货或缺少销路的情况。成立合作社后,通过优势互补,不仅效益提高了,茶叶品质也更有保证,并通过品牌运营,进一步拓宽市场。”据了解,该茶叶合作社注册商标“闽心”,销售的红茶、绿茶遍及国内,去年销售额达三四百万元。尤溪县天顺茶叶合作社绿茶销售额最高峰时曾有五六百万元,红茶销售额可达1000多万元。 三明华达茶叶公司是尤溪县于2017年引进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尤溪绿茶,产品主要出口非洲、欧洲等地。去年精加工茶叶1100吨,产值7600万元。 除了大田县、尤溪县,三明市辖的其他县(市、区)也有产茶。据了解,三明市是福建省茶叶重要产区,茶产业是三明市特色农业产业,有6个县市是全国重点产茶县,2个县市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7个县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连续几年出台相关意见通知,对三明茶产业发展进行了政策顶层设计,突出三明“林深水美茶香”优势,以品牌引领三明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三明市茶园面积31.61万亩,产量4.55万吨,茶叶产值29.9亿元,年带动茶农增收3.2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