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县龙潭村:传统村落炼成“网红村”

2019-04-17 09:13:07  吴宏雄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洪卉  

龙潭村一角 李芮 摄

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是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经过保护发展,既修缮了破损老宅保留村庄原有风貌,又发展起新兴业态,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之路迈进

传统村落炼成“网红村”

东南网4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宏雄)

仲春的一天中午,记者来到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展现眼前:村子里夯土实木的两三层民居占四分之三以上,每栋老宅,外墙依然是夯土筑的,屋内却新配现代的生活设施;古廊下、老宅前,木工师傅正在修整古色古香的梁椽;老房子迎来许多“移民”,或开书屋,或建民宿,成为屋子的新主人;村俱乐部里,四平戏悠扬曲声隔窗而出……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个村庄的一座座老宅曾因年久失修,只余残垣断壁,户籍人口1400多人的行政村仅剩不足200人常住;现在,古厝修复一新,常住人口已恢复至近600人,雨廊、公益画室、美术馆、四平戏博物馆、黄酒博物馆、幸福园、咖啡屋、图书馆……村里的配套设施齐全,成为节假日游客爆满的“网红村”。

仅仅两年,入列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的龙潭村如何实现华丽转变?

“我们村原来有120多栋明清建筑。然而由于贫困,这里曾用旧村复垦置换土地补充指标,2010年前后有多栋古建筑被拆除。”谈起村落的过去,村支书陈孝镇心酸地说。

随着屏南兴起传统村落保护,2017年5月,龙潭村实施文创计划,开始全面复兴。

在屏南县探索形成的“党委政府+艺术家+村民+古村+互联网”传统村落文创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龙潭村走出一条既简单又省钱的路。

“我们按县里要求,针对古宅大多为土木结构的特点,聘请老工匠艺人,采取传统工艺进行修复。不仅注重保护好外观,更在内涵的挖掘上下功夫,让村庄‘活’起来。”村第一书记夏兴勇说,这些修缮工作都是聘请村里的工匠,材料也由村委统一采购,大大节省了开支。

为了“活化”文化遗产,龙潭村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龙潭村保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这个剧种一直代代口传,导致众多剧本遗失,日益衰落。为此,龙潭建起四平戏博物馆,复兴“戏窝子”,戏班子重新开班;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或族内世代相传,如今也在村里建起博物馆,传承酒文化。

让村庄更美丽,环境整治也纳入重要一环。同时,村里还建设了公益艺术教学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文化休闲公共设施,搭建了古村的文化平台。

资金怎么来?基础设施政府投入,个人房子个人修缮。

“认租15年!”夏兴勇介绍,这一运作机制是个创举,旨在吸引新移民出资修缮古民居。谁租房谁修缮,村委代租代建,签订15年合同,在15年内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元钱租金。目前,龙潭村有32栋古民居采取这种做法,吸引了来自英国、香港、北京、南京、重庆、上海、杭州、厦门等地的100多人落脚龙潭,承租修缮古民居,并长期定居。

来自江西的曾伟第一眼见到龙潭村,就确定这里是他想要找的地方。他在村里租下一幢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改造成以读书为主题的“自用+分享”生活空间。

来自北京的何素珍放弃都市生活,来到龙潭村定居,将已经废弃多年的老院落改造成有品位的文创空间——“悠然之家”。在村里,何素珍和村民一起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油画,边画画边经营文创空间。

……

人来了,村活了,业兴了。

一座座荒废的老宅被认领修缮后,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发展起书吧、咖啡屋、民宿等新兴业态。

老时光里的“新生活”悄然开启。村里休闲旅游业火了——节假日游客爆满,周末常常一房难求;村民开的四个农家菜馆门口经常排起长龙;农副产品卖得红红火火。

龙潭村的这些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据了解,屏南对文创产业起到引领或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给予资金、设备支持,对取得重大成效的给予奖励;对长期在屏南驻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家、工作室,能产生一定带动效应的,给予1至3年的租金补助或房租补贴。

“我们先引精英再引资金。”夏兴勇说,“我们对每个想入住的创客,都要严格考量,必须是年轻有活力、能相互融合共发展。这样的人,才能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为了留住“新村民”,龙潭村两委从小处入手,给他们发放居住证,让其有归属感;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来自英国的定居者布莱恩感慨地说:“我去过世界许多地方,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最和谐!”

龙潭村,一个独具韵味的古村落正焕发新魅力,初步实现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目标,并朝着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之路迈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