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性禅师的简朴、淡雅的方丈室内,挂有一幅赵朴初先生生前抄录的圆瑛大师的遗教,书法作品凝重又不失娟秀,令人肃然起敬。 赵朴初大德抄录的圆瑛大师遗嘱 众所周知,圆瑛大师有四大高徒,而赵朴初是其一。通过本性师才了解,他的师父明旸禅师(即圆瑛大师高徒之一)也曾抄录过圆瑛大师的遗教;步师后尘,本性禅师亦有抄录。 三幅书法,薪火相传。 遗教的关键词是“互助无诤,团结第一”。圆瑛大师为什么强调于此?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受到地域、环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宗各派,这是历史的产物,既是发展也是制约,既要各美其美,更要美美与共。为此,圆瑛大师创建了中国佛教会,他将一盘散沙的中国佛教界得以整合。他深知中国佛教界要发展,惟团结别无他途。 让本性禅师从内心钦佩的,也正是圆瑛大师的先见之明、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两次历史性的抉择: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大师以中国佛教会会长的身份,通告全国佛教徒,启建护国道场;1937 年,卢沟桥事变,国难当头,他毅然亲担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团长,召集苏、沪佛教青年,组织僧侣救护队,积极进行救护工作。1939 年,圆瑛大师断然拒绝担任日本侵略者扶持的“中日佛教会”会长,因此与入室弟子明旸禅师一同被逮,受尽酷刑,幸各方营救,方才出狱。即便闭门谢客期间,对国家大事也一日未尝忘怀。他给北平中国佛学院师生题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 新中国成立前夕,不少教友和弟子,纷纷来函来电,并买好飞机票,催促大师飞往南洋,安度余生。圆瑛大师以“我是中国人,生在中国,死在中国,决不他往”为词,婉言谢绝。毅然留在上海,迎接上海的解放与新中国的诞生。 本性禅师认为,圆瑛大师历史性的两次抉择,是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时代发展,更顺应民族大愿与人民心愿,为民族复兴与佛教复兴,走出关键的一步。这是圣者的洞察,是觉者的先知,是大师心法的呈现与彰显。 通过历史性的两次抉择反证了圆瑛大师对佛教界团结第一的深谋远虑,见识超凡。本性禅师深切感到,如果佛教界各立山头,互不往来,则停滞不前;如果包容融合,勠力同心,则事业兴旺。 其实,和尚和尚,以和为尚。“六和敬”即为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谓身和( 共住) ﹑口和( 无诤) ﹑意和( 同悦) ﹑戒和( 同修) ﹑见和( 同解) ﹑利和( 同均)。在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 本性禅师抄录圆瑛大师的遗教,不只是表明一个师承的关系,而是“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自2013 年福建省圆瑛研究会依托福州开元寺后,本性禅师表示,要以最包容的心胸、最广大的勇气,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潜力,凝聚一切可能凝聚的力量,精诚团结,克尽职守,把圆瑛大师无有穷尽的研究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地,构筑圆瑛大师研究的新地标。 当本性禅师将赵朴老的手迹挂在方丈室内,也不只是铭记师训,继承遗志,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成果上。2018 年是圆瑛大师诞辰140 周年,本性师带领研究会历时一年多,出版了七卷本的《圆瑛大师全集》,通过此举,凝聚与继承圆瑛大师留给后人无穷的精神财富,效法先哲,努力开创中国佛法的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