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禅师1988 年来到中国佛学院进一步深造,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第一所汉传佛教的高等学府。回忆四年北京学习,给他印象深刻的是传印法师——一个术业有专攻的学问僧。 本性禅师与母校中国佛学院老师传印法师 传印法师是虚云老和尚最后一任侍者,中国佛学院最早的本科生之一,佛教界第一批赴日留学人员。时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不管教务工作多么繁忙,他仍然坚持亲自为学生上课。 与其他教员不同的是,传印法师授课,即便是讲授《印度佛教史》,都不用一般的教科书或是现成的佛教典籍,而是自己撰写的讲义。有个细节印象最深,讲义是刻蜡版油印的。他授课内容大都经过自己的消化,见解独到,慧眼明彻;每次在黑板上板书,因为个头不高,为了让教室后面的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他总踮起脚尖书写……想必得益于他在日本留学,留下的扎实功底,严谨学风。 本性禅师毕业中国佛学院时的师生合影 传印法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作为中国佛教最高学府的常务副院长,每天用餐,他总是和教职员工、学员一起排队,不搞特殊,不讲排场。对于来自南方的学员,他碰面后,总是关心问,衣服带的够不够?晚上棉被保不保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如慈父一般。在本性禅师看来,这些细节犹如同法源寺的丁香,芳馨可人。 法源寺是以“丁香花海,幽幽古刹”闻名京城。一年一度丁香花开,寺僧都会备下素斋,邀文人雅士赏花吟诗,以清代为最盛,纪晓岚、黄景仁、宣南诗社都曾在这里留下诗篇。1924 年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来北京时,在著名诗人徐志摩的陪同下,特到法源寺来观赏丁香,传为佳话。丁香诗会成为京城的一大文化盛事。 这种文化氛围深深感染了本性禅师,他说,日后建寺安僧能够以文化立本,与这一段学习经历是分不开的;他长期坚持书法训练,也与北京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只要有空闲,他总是往琉璃厂跑,那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年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本性禅师在这里买了许多字帖,书艺精进。 2010 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上,传印法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新一任会长。这在本性禅师看来,乃实至名归,德以位配。更令人感慨的是,传印法师当年在中国佛学院授课时的讲义日后都陆续出版,成为著作等身、德高望重的一代高僧。 本性禅师是从常熟兴福寺出家。兴福寺位于虞山北麓,而虞山又有吴文化第一山之美誉,仲雍墓、言子墓都在于此。尤其月霞法师将中国第一所佛教大学——华严大学从上海迁至常熟兴福寺并改名为法界学院,常熟又有华严本山之说。本性禅师能够在这样文化积淀深厚的寺院迈出僧侣的第一步,是何等幸运! 本性禅师继而到南京栖霞寺学习。这里是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南京有“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之称,亦有“天下文枢” “东南第一学”之誉。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于东汉献帝(189-220)末世,渊源深厚。南京是开创中国佛教诸宗的先河之地,诚如赵朴初先生所说:“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无不和南京有关。如三论宗即在南京的摄山成立;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是在南京最初宣讲他的学说;华严宗依据《华严经》是在南京翻译的;涅槃师依据的《大涅槃经》也是在南京经大文学家谢灵运和慧观再治并由鸠摩罗什的高足弟子道生讲授的;禅宗依据的《楞伽经》是在南京翻译的;创立摄论、俱舍两宗的真谛法师最初也是由梁武帝请来南京的。” 民国时期,中国佛教会设立于南京,使全国佛教界名流常常云集于南京,成为全国的佛教活动中心。本性禅师能够站在这样文化高地上学习,幸感是佛陀加持、佛缘殊胜。 1992 年,本性禅师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佛学院毕业时,他的见识、格局和视野都与以往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