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才溪乡调查》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调查研究的基因。85年间,这里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却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才溪见证:调研之风今又盛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内庄严肃穆。(资料图片) 东南网龙岩12月5日讯(记者 刘必然 通讯员 林斯乾)两张马扎、一支快笔,构成了乡镇干部入户调研最朴素的场面——趁着脐橙丰收季,上杭县才溪镇干部雷喜春对岭和村种植大户王新泉开展了一次调查回访。“今年脐橙收成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政府帮助?”……干部问得仔细,老乡谈得坦诚。才一会儿,本子上便写满了调研笔记。虽是初冬的下午,和煦的阳光却洒满了屋前的整个院子。 时针拨回85年前,毛泽东的光辉著作《才溪乡调查》诞生在这里。跨越85年时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从未中断,“才溪乡调查精神”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上杭县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从一个贫困县逐步实现“华丽转身”,连续3年获评“福建经济实力十强县”,9次获评“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并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赓续红色传统,大兴调研之风 距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不远处,一座苏式建筑巍然屹立,这便是著名的光荣亭。亭前,一众参观者正聆听讲解员讲述才溪革命光荣史。耀眼的阳光把毛泽东亲笔提写的“光荣亭”三个字映得熠熠生辉。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三次才溪乡调研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才溪乡调查》。这一报告全面总结了才溪乡苏维埃建设的事迹和经验,用铁的事实回答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真理,初步形成了苏区建设中的民主建设思想,并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调研之风,越来越有力。以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5周年为契机,今年1月,上杭县成立了乡村振兴发展调研工作组,从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抽调30名领导干部,组成基本情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六个调研小组,深入才溪镇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 “我们从下乡入户到调查报告完成,前后历时三个月。”上杭农业局副局长、调研组副组长阙师坤介绍说,通过集中座谈、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调研组对才溪镇14个建制村167个村民小组和镇直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发放和收回村级基本情况调查表34份、农户调查样本260份、专项调查表185份、调查问卷2359份,召开各类座谈会45场次,入户走访189户,记录了约13万字的调查笔记,摸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法路径。 “十几年来,我主要在机关从事行政事务,调研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自我再造。”阙师坤说,和自己经历相似的干部在调研组中还有不少,“此次调研时刻提醒我们,在基层问题中提炼出的解决办法,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 在才溪镇干部雷喜春看来,县里来的调研组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有力地指导了基层工作,“最重要的是,还把良好的作风吹进了基层”。 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上杭县委、县政府在此次才溪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乡村振兴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才溪镇由此制定了乡村振兴的实施细则。上杭县委书记傅藏荣表示,作为老区苏区、红色圣地,上杭理应牢记使命和嘱托,大力弘扬优良作风,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了解更多热点新闻、关注美国侨界新鲜事,尽在东南网美国频道,请扫描码关注。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