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界人士及学者:中华佛教文化对沟通世界不同文明体系有借鉴意义 中新社莆田10月29日电 (记者 邢利宇 林春茵)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29日在福建省莆田市开幕。多位与会佛教界人士及相关学者在论坛大会发言中指出,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佛教文化对于世界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沟通,有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楼宇烈说,经由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佛教在中国已形成了包含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为一体的中国佛教大格局。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共同构成的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佛教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和发展难题的重要启示,”楼宇烈认为,以“和而不同”,崇尚“中道”“圆融”为特点的中华佛教文化,对于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习俗的文明体系之间的沟通,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台湾中台禅寺住持释见灯法师也认为,佛教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法东来,经历几千年的淬炼、交融,时至今日,佛教早已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化为宗教、哲学思想、艺术、文学、语言,成为新时代中华文明与世界对话的重要载体。 “佛教历来推崇思想的流动而不是组织的扩张,历来强调各美其美,而不是相互取代。”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认为,在西方文明大举东进的今天,佛教的智慧也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开始向西方流动,西方力图从孔子和佛陀的思想中找到东方思维的规律,从而发现各自的相同与不同。“圆融与中道,包容与尊重,正是佛教对于世界的意义所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宽运法师说,近年中国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领袖共同发起了“共建和谐中国宗教”的倡议。这是中国宗教界努力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有益尝试;中国政府亦正在坚持全面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宗教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积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律环境和保障。 “希望中国的这种努力能够在国际上得到积极响应。”宽运法师说,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文化与文明。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丰富多彩,充满发展的活力;只有秉持平等包容的态度、和而不同的精神,坚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兼收并蓄;如是,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