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文常海军/图)城市风貌,是城市的“面子”;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一年来,厦门“面子”更加美丽,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厦门“里子”同样改善突出,摆脱了“脏乱差”的一贯难题。
一年来,厦门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垃圾分类的“厦门实践”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一年来,考评对象从200条扩大到400条,基本覆盖思明区、湖里区所有背街小巷,地面垃圾过磅称重、以克论净,厦门的“里子”也禁得起考验。
源头垃圾 增幅大大降低
过去一年,说起厦门的垃圾分类,绝大多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自2017年4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目前岛内所有居民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公共区域都已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厦门全市2303个建成小区中的1987个已推行分类,其中岛内1727个建成小区全面推行,岛外576个建成小区中的260个已推行分类,占45.14%并呈全面推行态势;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5%以上,比2017年底增加约10%。
高效的运行和广阔的覆盖,从源头上大大降低了厦门垃圾排放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厦门新增厨余垃圾收运线路10条(共63条)、收集点100个(共1600余个),每日收处厨余垃圾700余吨(比2017年底增加约70%)。初步建立大件垃圾收处体系,完成全厦门市大件垃圾存量处理,日常每日收处大件垃圾约6吨。源头增量再显成效,上半年,厦门垃圾增长率为1%,较去年同期的14.6%有大幅下降。
如今,“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已成为厦门人的共识,垃圾“混装混运”等突出问题已初步得到遏制,整体工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仅最近半年,就有北京、上海、深圳等70多个城市来厦门学习调研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