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记者今日从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泉州、漳州海域近日相继发现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链状裸甲藻赤潮,目前福建近岸海域赤潮有扩大蔓延趋势,省海洋与渔业厅要求各地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据悉,10日,漳州海域赤潮影响面积为40平方公里。赤潮分布于龙海港尾、漳浦佛昙近岸海域。9日在龙海港尾、佛昙海域采集的6份牡蛎、贻贝样品中均能检出麻痹性贝毒。 泉州海域赤潮影响面积为10平方公里,较9日略有降低。其中:石狮市梅林码头、东埔码头附近海域水色未见异常,链状裸甲藻密度已低于赤潮基准密度;惠安崇武大岞、西沙湾至高雷山附近海域水体呈暗红色,条带状分布,赤潮影响面积为10平方公里。此外,深沪湾采集的贝类样品中检出麻痹性贝毒。 针对相关赤潮情况,10日,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制定《福建省重点养殖海域专项应急监测方案》,在全省沿海24个重点贝类养殖海域开展水质、赤潮生物以及贝毒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已发生赤潮海域每日一测一报,其他海域每周加密监测2次,当有毒藻种形成优势时,立即启动每日1次的应急监测。管辖海域已发生赤潮的设区市,对已关闭养殖海域每周开展1次贝毒监测,未关闭养殖海域每2天监测1次,其他设区市海域,当有毒赤潮种形成优势时,立即开展2天1次的贝毒监测。 同时,方案要求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对全省海域重点养殖生产区,特别是福州连江、宁德霞浦、平潭等海域的养殖集中区,及时提醒和指导养殖户采取提早采收成品规格养殖生物、下沉或转移养殖网箱、暂停投饵、停止分苗作业等有效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养殖损失。一旦养殖海域发现贝毒超标,将立即关闭养殖生产区,并加强养殖渔船管控,暂停水产品采捕上市,禁止捡拾海贝行为,避免误食引起中毒。 此外,进一步强化赤潮信息公开,我省将每日赤潮及贝毒监测相关情况,通过短信平台推送给渔区养殖户,提醒、指导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规避赤潮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可避免群众采捕、误食有毒贝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