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夕,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电商培训班”上坐满了特殊的学生,他们均是赤溪村本村的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来这里“充电”。学员王忠清介绍,每隔一段时间,这里都会组织实用技术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劳作技术水平。这大大提升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
扶贫先扶智,发展教育是消除贫困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扎实抓好教育扶贫工作,以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职业教育助力脱贫等方面着手,逐步实现了“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错落有致的教学大楼、窗明几净的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多媒体室、科学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孩子们神采飞扬……走进蕉城区漳湾中心小学,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所农村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逐步让这里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近几年来,我市抓住机遇,找准定位,扎扎实实地开展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2014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25.7万平方米,完成设备采购类项目金额1.3亿元,改善了613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受益学生23.8万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也在逐步提升。
如果说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素质和水平的差异则是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为此,校际之间结对帮扶,用好交流政策、盘活教师资源成为重要手段。
“两年的蕉城区实验小学交流经历,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难忘的记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漳湾中心小学语文老师刘喜娟感慨地说,这两年让她无论在理论水平和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视野和思路拓展上,都受益匪浅。现在漳湾中心小学里交流到蕉城区实小后返校的教师有20多人,另有蕉城区实小教师10多人交流到漳湾中心小学,这些老师带来的前沿理念、教学经验等都让学校、老师和学生受益匪浅。
择校主要在于择师,名师聚集则学校兴盛。我市持续开展城乡教师对口交流和教师支教工作,将教师支教作为职称评聘的硬性前提,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薄弱校师资水平。福安市、福鼎市、蕉城区、东侨开发区每年各选派20至30名骨干教师(校长)到对口联系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交流;这些县各安排20至30名教师(校长)到派出的市(区)优质校跟岗学习,县域教师对口交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从“上好学”到“学无忧”
蕉城区八都镇金锤村的郑菜莺险些读不完高中。2013年3月19日上午,宁德一中学生郑菜莺在课堂上突发脑溢血,而后便昏迷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学校立即将她紧急送往市医院。当母亲周妙香接到通知赶至医院时,收到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
突如其来的疾病压垮了这个以务农为主的家庭。所幸宁德一中的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短短三天内,全校师生共为郑菜莺募捐了15万余元的捐款。经过10个月的康复,郑菜莺又重返课堂,学校又为其提供了各类助学帮扶。2017年9月,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郑菜莺考上了集美大学。
近年来,我市认真完善和落实贫困学生的国家资助政策,严格筛查贫困学生的资助条件,通过贫困学生个人申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省首位,帮助了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6年我市共发放各类助学金及补助53534人次5651.51万元,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382亿元212万人,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我市不但把特别的爱给了贫困生,还从吃、住、行等方面倾情关爱农村中小学学生,建设好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努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虽然不是城关的学校,但这里环境好、吃得好、住得好,老师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教育爱护我们,一点不比城关小学差。”这个学生、家长都异口同声夸赞的学校就是位于大山深处的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2015年,福安市启动农村寄宿制学校“368惠生工程”,市财政每年共投入资金712.08万元,着力解决好寄宿生住宿、吃饭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屏南县从 2012年秋季起,在省定农村寄宿制学校营养餐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400元,普通中小学寄宿生每年每生补助2400元,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小学每生每年补助3400元,初中每生每年补助3650元。
福鼎市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农村教学点学生免费寄中餐项目,对距离完小校和教学点两公里及以上的学生,市财政给予每生每餐补助5元;落实农村学生周末接送班车,解决农村学生周末出行难问题。
这些温暖的关怀,正改变着偏远乡村学生的命运。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闻香、看色、品味……日前,在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2016级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的同学们迎来了第三个学期的课程。这些全省各地的“茶农们”汇聚一堂,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深造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柘荣县城郊乡的林荣已经从事茶叶行业20年,从家庭作坊起步到成立公司,事业不断做大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茶叶做得不到位,甜度、香气无法提升,库存也逐年增加。”改变从去年开始,2016年春季,林荣报考了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他制作茶叶越发得心应手,“以前做得多,赚的少,现在做得少,反而赚得多。”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技。我市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托职业院校办学资源,承载区域内职业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劳动力转移、扶贫等培训,职业教育扶贫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承接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班,每年帮助农民400多名以上农民掌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园林技术;与当地福安市农业局合作举办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每年培训约200人。
闽东卫生学校开展乡村医生职业资格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医生(以退伍军人、赤脚医师、村干为主)约3000人。
福鼎市作为第一批全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以职业中专学校和乡镇文技校作为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开设茶艺、茶叶生产与加工、烹饪、电子商务等专业的非全日制培训,每年培训1700 多人;还协同农业局成立了10所田间农民学校,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
宁德电大开展妇女创业就业培训,2016年在柘荣、寿宁、周宁、屏南、霞浦、古田等6个山区县实施“专家快车农村行”培训项目6期,举办反季节蔬菜、茶叶、有机水稻、金线莲种植技术等特色培训班,培训妇女550人。
心系一方热土,精准扶贫农家。教育扶贫,改变的不只是闽东贫困学子的人生轨迹,更点燃了贫困家庭对生活的新希望。(记者 叶陈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