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创伤困扰中国留学生
usa.fjsen.com 2013-02-25 10:20:0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黄金兰

杀害中国留学生林俊的加拿大嫌犯马尼奥塔已于6月4日下午在德国柏林落网,但人们对此事的议论仍未平息。“留学生多了,安全事故也会增多。”很多留学生这样概括他们当前在海外的安全状况。与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从很多方面来说,他们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复杂的原因让中国留学生“出的事多了”,给中国留学生本人及他们的家庭带来痛苦甚至悲剧,也给中国的海外领事保护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

“孤立事件”多发生校园之外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长4日打电话给中国驻蒙特利尔总领事,就中国留学生林俊不幸遇害表示深切悼念。加拿大CTV电视台和《蒙特利尔公报》等媒体在评论“残肢邮寄案”时均认为,这是一起孤立事件,且没有发生在校园内,嫌犯和被害人关系特殊,不能以此认定外籍留学生安全在加受到威胁。加拿大广播公司也评论说:“没有特别证据表明,在加外籍留学生比其他人更不安全。”但也有加拿大媒体证实,马尼奥塔持新纳粹极端种族主义立场,曾多次表达过“歧视华人和犹太人”的观点。

5日,有关马尼奥塔逃往巴黎和在柏林一家网吧被捕的细节逐渐曝光。在逃往巴黎时,他曾在飞机上哭泣。据《柏林日报》报道,嫌犯在网吧浏览国际刑警对其发出通缉令的网页。在被警察盘查时,嫌犯先报了一个假名,最后终于放弃努力,说“好吧,你们抓到我了”。德国警方还表示,马尼奥塔表现得“很温顺,一夜都没惹事”。马尼奥塔将在当地时间5日晚些时候接受法官质询,以对他正式下达逮捕令。据加拿大媒体报道,马尼奥塔对将他遣返回加拿大没有异议。

“孤立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留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据《蒙特利尔公报》报道,被害人曾表示“不惜一切也要移民魁北克”,并为此报名参加昂贵的法国文化中心语言班,最初抵达蒙特利尔时很兴奋,但随后便因“至少比同学大10岁”、“可以做他们叔叔”而沮丧,不愿和同学、社会多交往,同时又对“寻找幸福和爱情”充满幻想。

这种情绪在陌生环境中很容易令人置于危险境地,这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心理辅导。出国留学毕竟是生活在异国他乡,对于一些思想不够成熟的留学生而言很难适应,有些人会因此疏忽大意,交友不慎,给自己带来危险。


多种原因造成“出事”多了

据统计,在美国,约有16万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超过10万;澳大利亚接近10万……在多数西方国家,中国已成为它们的最大留学生“生源国”。法国高教署中国办事处负责人史力克近日表示,目前在法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达3.5万,并且在以每年1万至1.2万的数量递增。人数增加,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在巴黎,有中国女留学生居然被偷过10多次钱包。在法国,抢劫事件有时也缠上中国留学生。据遭遇过抢劫的留学生描述,作案者多为非洲裔移民。一名在巴黎攻读法律博士的中国留学生有一天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塞纳河边正惬意地写文章,突然被几个北非移民抢走电脑,人也被打了一顿。近几年,澳大利亚、新西兰也发生过多起中国留学生被害事件。除了凶杀、抢劫、绑架等犯罪事件,在英国、日本等中国留学生多的国家,车祸也是一大安全“杀手”。

随着中国的小留学生增多,还有新的问题出现。加拿大《公共卫生》杂志2010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加拿大,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寄宿高中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比当地同龄人面临更大风险。比如,东亚国家女生遭性侵比例高达23%,而加拿大同龄女生为9%。

在汉堡经营一家贸易公司的张明,曾是上世纪80年代初来德留学的公派生。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少听到中国留学生在欧洲“出事”的情况,现在几乎每周都有,而出事原因多种多样。2009年5月,不来梅大学一位大连女生因找不到工作自杀身亡。2002年2月,中国留学生胡某在一家工厂打工期间,与德国同事在寻找零件时因意见不一发生争执,扭打时头部撞击在一块钢板上,导致死亡。2007年12月,在亚琛火车西站,一名德国工程师故意将38岁的中国女博士推下站台,原因居然是“女博士插手他与另一名女留学生之间的恋爱”。

在中国留学生圈子里“出事”的也不少,特别是情感问题。2004年4月,德国汉诺威多洛特大街一学生宿舍内发生一起中国学生间的情杀案。伦敦大都市警察局发言人多布森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英国,遭遇各种暴力犯罪事件的留学生不光来自中国,但最近这些年确实中国留学生报案的频率不断增加。多布森说,部分案件也牵扯到当地华人,特别是经济上的纠纷很多。

各地黑帮的存在也给中国留学生带来安全隐患。2008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对中国留学生伴侣被发现死在公寓中,头部均有重伤。英国警方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发现,两人是因为与当地华人黑帮结怨而遇害。

近些年,在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出现过排外现象。去年11月,两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在一家超市被新纳粹青年殴打。据《环球时报》驻俄罗斯记者了解,2008年末至2009年初,有数名中国学生在学校周围甚至距离宿舍不到几百米的地方被光头党分子用刀捅伤。随着俄罗斯这两年加大对“极端民族主义者”的打击力度,现在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一些中国留学生表示:“没有来之前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晚上乘坐公交车及地铁也没有什么问题,胆子比以前大多了。”学校的俄罗斯老师也会主动提醒学生,不要去围观在莫斯科日渐增多的示威游行,避免遇到危险。

据《环球时报》记者在英国的体会,中国留学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原因之一是一些人在财物保管上缺乏警惕性,习惯将大笔现钞放在包中,拿进拿出时会被人盯上。还有一些留学生将英国的治安环境想得过于完美,出行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扎堆解决不了“劫后综合征”

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赵永升认为,这几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能明显感觉到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给法国社会带来的不安全感。特别是较高的失业率正改变大的社会环境,欧盟很多国家都是如此。

曾在美国和法国留学的赵永升认为,现在的留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自身优势,但也有不足,那就是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总体上比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出来的留学生要差一些。他们从一个被完全保护的环境到一个几乎没人管的新环境,自顾不暇时会给不法分子找到可乘之机。他表示,物质条件好了以后,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用的物品档次高了,很容易引起当地盗贼的注意。

因为遭劫,很多到欧洲的留学生会留下心理上的创伤。“劫后综合征”让他们很快搬到安全性好但房租也更贵的地段。住在伦敦西区的一名程姓女留学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一年内被抢过两次,这给她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现在他走路时一旦发现身后有人,就会感到异常紧张。大多数在巴黎的女留学生甚至会选择少参加或不参加晚上聚会,即使参加也提前返回住所。

德国柏林大学生辅导中心专家凡尼塔·布劳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来中心求救的其他国家留学生很多,但中国学生来咨询的很少。她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学生爱讲面子,但这样会造成问题积累。布劳恩建议,中国留学生遇到问题不要一味“自己解决”,要敞开心扉与人交流,此外要多参加各种俱乐部,放松自己,加强与欧洲人交友的能力。布劳恩建议,中国留学生在寻找住处时,不要过于看重房租,而应考虑安全因素,最好是大学推荐的,这些房子大学都经过调查。在出行时,最好找个伙伴同行,特别是到火车站、公园等事故多发的场所。

德国媒体曾评论说,中国留学生过于内向的性格以及担心交友不慎使他们更喜欢“中式圈子”,难以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中国留学生扎堆的现象,使一些人不愿或无法从外国同学那里了解更多当地的社会情况,这其中包括地区间安全差异、出行注意事项等,这往往为日后遭遇不测埋下伏笔。


留学生安全成领事保护新课题

留学生海外安全正成为中国领事保护的新课题。中国驻俄罗斯使馆教育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使馆每年秋季入学时都会组织留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逢重大节日通过各学生会代表向学生传达安全方面的提醒信息。如果留学生权益受损害,使馆会第一时间派专人进行帮助。但他也提到:“现在的问题是留学生在受到侵害后害怕把事情闹大,经常选择默不作声,这在客观上增大了使馆保护留学生权益的难度。”

但有时中国留学生也不会选择沉默。 2010年5月16日上午,一名赴美仅两个月的中国女生在行经纽约皇后区法拉盛繁忙闹市时被一墨西哥裔男子拖入后巷强暴,并被金属管击打头部导致脑死亡,当时多名路人冷眼旁观,却不作任何反应,引起华人社区愤怒。

2008年3月16日,来巴黎攻读设计专业的中国留学生严明被刺身亡。由于对法国警方处理此案的方式强烈不满,在法数万中国留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组织集体签名来表示抗议。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治安环境,在法中国留学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互助活动,如各地学生联合会成立“应急与自救部”或应急小组。在中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支持和指导下,全法学联在贝桑松大学还组织了“应对突发事件演习及经验交流大会”。驻法使馆教育处公参朱小玉还提出,要提高学联的代表性,尽量与每一名留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做到安全教育全覆盖和长效性。

确保留学生海外安全也是很多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比如,日本政府12年前专门成立“海外留学生安全对策协议会”,给到国外的日本留学生搜集“海外生命安全和危机管理”情报,提供安全忠告并制定学生应对危机的管理指南。日本国际教育中心还要求,学生在出国留学前必须接受该机构的指定教育。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