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锦麟乡村读书计划第一站在龙岩武平启动,他以这种方式回馈曾经养育过他的“故里”武平。43年前,杨锦麟以一名厦门知青的身份来到龙岩武平大山里头。他忙里偷闲,嗜书如命。43年后,这名知青再度回到武平,和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厦门大学教授陈动及一群爱心人士带着2000多本书,捐献给武平县象洞乡联坊中心小学。在武平体育馆,杨锦麟还向一千多名师生“传经”,讲述读书和做人的道理。他说:“读书人要有点侠气”。 杨锦麟 会说一口流利客家语 43年前,杨锦麟从厦门搭火车,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奔赴福建西部的大山深处武平县象洞乡。 “那时候,车子从厦门到龙岩,整整开了两天,车厢里什么味道都有。”杨锦麟说。 到了武平县象洞乡后,杨锦麟被安排在了象洞公社的联坊大队。那个时候,刚刚到达武平的知青们还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很多人被安排在当地农民家吃住。杨锦麟把自己当做客家人,仅仅一年,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客家语。直到现在,杨锦麟依旧能说上几句客家语。在象洞乡,杨锦麟找到了当年的房东,白发苍苍的房东老阿婆两人紧紧搂着就像母子团聚。有一次,杨锦麟到大山里扛竹子,天黑了,迷路了。大山里经常有野猪出没,非常危险,是村民摸黑上山把他找回来的。 “客家人是非常质朴纯真的,而那段日子很苦,我在武平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坚韧不拔,学会了坚持到底。”杨锦麟说,在那段日子,他嗜书如命,每天劳动完,都要看些书,一份过期的报纸,都爱不释手。于是,他筹备成立杨锦麟公益基金,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们送些图书,让孩子们“阅读越快乐”,让乡村传来读书声。 杨锦麟 孩子是中国真实的未来 杨锦麟说,他之所以选择启动乡村读书计划这个项目,是因为现在大山里头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看自己想看的书。他说,他是个媒体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孩子教育、农村代课老师,他都很关注,也有情结,他曾经也是个老师。当知青那会儿,杨锦麟在象洞中心小学当过代课老师,“客家人特别注重孩子读书。”杨锦麟说,“但是,乡村有自己的局限性,跟城里的孩子相比,大山里的孩子读的是有限的书,这对大山里的孩子不公平。”杨锦麟说,现在乡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只能靠学校来弥补。而现在不少乡村小学缺少图书,没法让孩子们饱览群书。“这里是中国最真实的土地,这些孩子是中国最真实的未来。”杨锦麟说,为了让大山里头传来读书声,是他乡村读书计划启动的意义。 “武平是这次乡村读书计划的第一站,今后,只要哪里需要,这个乡村读书计划,就会在哪里启动。”杨锦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