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伟指导幼儿紫砂陶艺班学生制作陶艺。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摄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游松柏 文/图) “柘荣紫砂壶无论从质量还是技艺水平上看,几乎与宜兴无从轩轾。”5月10日,在玉壶春紫砂工作室挑选紫砂壶的客商王德玉由衷赞叹道。 5月的柘荣山花烂漫,魏定伟在工作室里又开始了新的创作。打泥条、划泥片、围身筒、打身筒、调脂泥……在他的手中,黯淡的陶土仿佛有了生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魏定伟是宁德市柘荣县第二代紫砂人,其作品“醉石”“求索”“沧浪”分别获得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铜奖”、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华工艺精品奖铜奖”、第九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铜奖”等多个奖项,为柘荣紫砂文化添墨加彩。 坚守 紫砂重焕光彩 “北宜兴,南柘荣。”提起紫砂壶,人们一定会想到江苏宜兴。可福建柘荣,也曾以紫砂壶名扬海内。随着时代变迁,柘荣紫砂历经起起落落。为助推柘荣紫砂业发展,上世纪80年代,省政府专门成立福建省紫砂陶研所,并聘请江苏省宜兴市紫砂二厂厂长、壶艺大师许四海任陶研所所长。许四海热心地向工艺师传授制壶技艺,柘荣紫砂也从简单的泡茶工具,逐渐转向注重造型与装饰的工艺品。而后随着柘荣紫砂厂的关厂倒闭,柘荣紫砂行业就此没落,一晃就是20多年。 所幸的是,制陶技艺被传承了下来。曾是紫砂总厂技工的魏定伟闭门苦练紫砂壶制作等技术,将书法篆刻与雕塑泥绘相融合并终获突破,入选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自小受紫砂艺术熏陶的魏定伟17岁时便展现出很好的陶艺制作天赋,向许四海学艺3年后,他便在柘荣紫砂总厂从事紫砂壶的创作与研究。魏定伟认为,柘荣紫砂壶要重焕光彩,必须把重心转移到艺术创新上。他每一把紫砂壶的制作,都追求纯手工、最原始的制作方式,这也成了如今柘荣紫砂壶的最大特色。 育才 支撑重振之路 一个行业的发展与兴盛,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在柘荣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帮助下,魏定伟成立了陶艺社,并利用空闲时间为学生们教授紫砂壶创作技艺。“柘荣紫砂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我希望培育更多的陶艺人才,让柘荣紫砂再现往日辉煌。”魏定伟说。 目前,参加陶艺社培训的学生已有120多人,下一步,魏定伟还想在县实验小学专门开设少儿紫砂陶艺班,为柘荣紫砂业的复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随着柘荣紫砂不断为外界所知,一些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学习紫砂制壶技艺的行列中来。今年34岁的孔文彬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厦门一家企业工作了多年,偶然在海峡两岸文博会上看到展出的家乡紫砂壶,一下子就被迷住,当即决定辞职回家学习紫砂制作。”与她一同学习紫砂制壶技艺的还有大学毕业生袁文雅,她的专业是平面装饰设计,加入这个行业更能发挥其特长,使紫砂文化与装饰完美结合。去年以来,共有10多个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玉壶春工作室体验紫砂壶创作,为紫砂人才培养拓宽了渠道。 搭台 政府助力推广 近年来,柘荣县政府高度重视紫砂文化的发展与复兴,为推广紫砂壶技艺,柘荣县政府先后成立了玉壶春、明月轩、水云斋等紫砂工作室,各工作室的紫砂艺人,常常就泥料的选材、温度控制,壶身制作技巧、雕花、烧制等技艺进行交流。 为了提高知名度,柘荣县连续多年在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提供展位,鼓励柘荣紫砂企业参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黄巷唯美客文创聚落内的剪纸文创馆及当地农产品体验馆提供展台;每年春节期间,该县都会举办紫砂文化艺术传承展览。同时,柘荣县政府还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建平建立紫砂工艺交流平台。 柘荣县招商中心副主任吴忠明说,为了保护好环境、合理利用紫砂生态资源,2017年,柘荣县邀请福建省地质勘探4队专家对柘荣紫砂矿产进行重新勘探,并启动了第三轮紫砂矿产修编,出台了保护鼓励发展措施,为工业化生产做好准备。2018年,柘荣县政府还委托城联社、招商中心、工信局等部门到宜兴考察取经,并把紫砂列为重点项目,面向全国招商。 吴忠明说,在国内茶文化兴盛的大潮下,原始古朴、纯手工制作的柘荣紫砂壶,已受到全国饮茶爱好者们的热捧,这正是柘荣重振紫砂业的绝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