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上,我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涌现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力作,为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我市艺术扶贫·戏曲、曲艺进校园成果展演 。 文化活动:从“少”到“多” “西湖欢乐之声”激情广场合唱团的歌友王品榕虽已过耳顺之年,但看上去很年轻。8日,他笑着告诉记者:“我每天上午或下午到鼓西街道综合文化站参加活动,晚上来西湖公园与歌友同声放歌,退休生活非常充实。” 记者注意到,王品榕除了随身带着保温杯润嗓,还带着一台小收音机。“可别小瞧这台收音机,它可是我的‘音乐老师’。”王品榕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他攒钱买了台小收音机,跟着广播学唱歌,拿手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大批歌曲就是那时候学的,“当时文化活动非常少,一年只有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才有文艺演出,好不容易有演出,还得单位人员轮流着去。因此,收音机就成了我当时文化生活的宝贝”。 说到这,王品榕话锋一转:“今非昔比,现在福州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仅上个月就有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福州市第十二届合唱音乐节等大型文化活动。我不仅观看了不少剧目,还参加了福州市第十二届合唱音乐节的演出。” 据介绍,为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市文化部门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服务,打造“文化惠民·六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广场)”、“激情广场大家唱”、“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服务品牌,深入开展“一乡(街)一特色,一村(社)一品牌”活动。其中,“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已坚持近20年,受益群众20多万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年均超过2.7万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