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龙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2018-11-08 11:20:20  张杰 戴敏 陈天长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李楠  
       2017年和2018年,长汀连续两年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客家山寨丁屋岭

东南网龙岩11月7日讯(记者 张杰 戴敏 通讯员 陈天长 文/图)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去年,长汀成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成为我省唯一同时获得这两个称号(授牌)的县(市);2017年和2018年,长汀连续两年荣获“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这一系列荣誉成为长汀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荒山到绿水青山,长汀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不断完善生态产业体系,提出“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在加快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332”新产业格局,实现经济总量、产业质量的全面提升。

特色种植,带活林下经济

1日,长汀县四都镇上蕉村林岗地,七八名工人正在山下的梯田里忙着搭建大棚。“这里准备建设40亩林下经济苗木基地,预计12月验收,建成后山上的这些苗再不用引进了,还能对外销售。”上蕉村党支部书记吴水长介绍道。

上蕉村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村里山多地少,七分田万亩山。曾经,“山上没资源,守着七分田,砍柴换油盐,养猪等过年”,是村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们守着绿水青山,但却没用,因为禁止砍伐天然阔叶林,冬笋和红菇这些又十分不稳定。”吴水长说。

如何让手里的金饭碗变出香饽饽?结合山林资源优势,做好山文章,是吴水长给村里找到的路子。2015年,吴水长找到了在江西种植灵芝的乡贤刘冬炳,将灵芝种植带回了老家。当年,吴水长和10名党员成立辉鸿农民合作社,在村民们怀疑的眼光中,试种60亩灵芝。“当年就收获了1200多公斤,卖了40多万元,第一年本钱就回来了。”

首战告捷,吴水长十分兴奋,为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收入,他特意让广东客商带着现金来到村里收购。“就在村部,当着村民们的面,一摞摞的钱当场交付。”这震撼的一幕打消了其他村民的顾虑,100多户村民随即入股合作社。上蕉村林下种植品种与规模不断增加。如今,上蕉村已经种有包括800亩灵芝、630亩三叶青、400亩姜黄和100亩黄花远志在内的1930亩林下经济作物,117户村民加入合作社,超过全村一半。2016年,合作社平均每户收入1.8万元,去年户均收入2.1万元。

林下经济规模日益扩大。2016年,大学生刘桂花回乡创办电商中心,售卖当地农产品。去年,电商中心光灵芝就卖出60多万元,总销售额近百万元。如今,村里又引来旅游人才廖春凤发展生态经济,规划分3期实施,建设红军入闽第一站纪念景点、海洋科普馆、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康养中心、四季果采摘园、林下经济体验区等,全部建成后年接待量将达15万人次以上。

上蕉村的发展是长汀林下经济生机勃发的一个剪影,全县因地制宜,形成中草药与兰花两大特色林下经济品牌,同时发展一村一品,让百花齐放。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69.3万亩,实现产值1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和10.1%,参与合作社、家庭农场101家,农户21440户。

生态旅游,增添小城人气

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成为长汀的一张名片,而生态旅游则成为长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没有蚊子、不见水泥,黄泥墙、黑灰瓦、木房子、石台阶依山而建,随着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三五村民坐在家门前,悠闲地说着话。走进古城镇丁黄村丁屋岭自然村,静谧祥和的气氛让人沉静。

丁屋岭自然风光独特,至今保留着原始村落形态,更流传着村中千年没有蚊子的传说。可像其他许多村子一样,这里也曾一度人烟稀少,房屋败落。“全村总人口700多人,可2013年留在村里的才20多人。”丁黄村党支部书记丁强强回忆道。

转机始于2014年,当年以打造“最美客家山寨”为目标,着重保护丁屋岭原始古村落生活形态的旅游项目开始实施。加上当地的强力宣传推介,这个藏于山间的古村落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如今成为热门景点。“国庆假期,丁屋岭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福建省古韵汀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远程说。

旅游的火热让村民们看到了机遇,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78岁的村民丁马四去年回到村中,将自家老屋收拾了出来,开了间小铺,售卖笋干、红菇、茶油、菜干等原生态产品,“节假日游客多时,一天能卖上千元,月平均卖两三千元”。

在外打零工多年的贫困户丁桥荣2016年冬回乡,通过旅游扶贫,在村里合作社的支持下开起了土特产店,自己当起了老板。村民丁东香从泉州工厂回村当起了讲解员……

生态旅游让这个小村的人气回来了,也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据丁强强介绍,2014年至今,已有200多人回到丁屋岭,他们或开农家乐,或开民宿,或做起了养殖。“村里有条街叫牛市街,原来大家都管它叫牛屎街,因为村里冷清,而现在真正变成了市街,到了晚上也十分热闹。”在村中生活了50多年的村民丁思桂感慨道。

好生态为旅游增色,促进旅游发展,而旅游发展反过来让人更加感受到好生态的重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让美丽长汀的目标早日实现。以丁屋岭为代表,近年来,长汀生态旅游日益火热:一江两岸、店头街、汀江湿地公园、客家山寨丁屋岭……每逢节假日,越来越多省内外游客的身影出现在这一个个景点,生态旅游让长汀这座山城人气越来越足。

现代农业,做大做足特色

深秋已至,瓜果更香。在位于河田镇伯湖村的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0亩温室大棚里,公司技术负责人兰建春正剥着一棒玉米。“这是引自台湾的玉米品种,据说味更甜,我们一起来尝尝是不是真的。”看见记者走来,他热情地招呼着。

长汀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着力于做强做大特色农业。“以设施农业为主体,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打造长汀生态农业升级版。”长汀县农业局副局长林翠强说。

福建新农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便是长汀发展特色农业典型之一。去年1月成立的新农人,规模不大,以做精品水果种植为定位,有50亩温室大棚的葡萄、火龙果、茂谷柑、草莓等果蔬,全年均有产品上市供游客采摘,好评如潮,产品热销。

在数十公里外的南山镇谢屋村汇康果蔬农业合作社,41亩大棚里的红妃木瓜树结出了大大小小的木瓜,青翠圆润,下个月便可采摘。这个从台湾引进的木瓜品种,在长汀仅有2个农场种植,是全县新果蔬品种之一。在继续对优质稻、河田鸡、槟榔芋等传统农产品重点发展外,尝试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特色新品种,成了长汀发展特色农业的新探索。

与此同时,长汀继续做大做强原先规模较小的特色农业品种。在南山镇邓坊村建丰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打包3000公斤百香果,准备发往江苏。长乐商人董建武今年第一年种植百香果便迎来了丰收,“目前采摘了8万公斤,还有较长采摘期”。去年10月,在朋友的推荐下,董建武来到长汀种植百香果,一期360亩均采用标准化建设。近年来,长汀不断壮大百香果种植规模,在邓坊村,便打造出了千亩百香果园。

现代农业之外,依托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长汀县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加快稀土精深加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医疗器械、电子商务、新能源、健康养老等主导产业、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据统计,今年1—8月,稀土、纺织、医疗器械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40.64亿元,其中,稀土产业实现产值70.11亿元,拉动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0.3个百分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