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溪塔村:这里葡萄熟了,游人心儿醉了

2018-10-19 15:45:47  黄枫 郑望 林耀琳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李楠  
秋高气爽,乘车从宁武高速白云山出口向西行驶约15分钟,就来到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站在廊桥头,一条绵延数千米的葡萄沟映入眼帘。

水上葡萄沟里,畲族青年男女对唱畲歌喜迎八方来客。 福建日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郑望 林耀琳 摄

美了村庄富了乡亲

每年时至白露节气,溪塔村刺葡萄便进入全面成熟之期,整个葡萄沟挂满了一串又一串宛如玛瑙的刺葡萄,果园风光令人心醉,也催热了当地特有的“葡萄沟经济”。

溪塔村村支书蓝锦生介绍,自2013年该村成为全国刺葡萄种植基地以来,刺葡萄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果”。目前,溪塔村刺葡萄种植户有140多户,种植面积达1200多亩。按每亩平均收入1.5万元至1.6万元计算,果农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今年年景很好,我家种了10多亩刺葡萄,预计可带来收入16万元。葡萄沟美了村庄富了乡亲,闻着空气里弥漫的淡淡香甜味道,这心里便也甜了起来。”果农蓝伏銮笑容满面。

刺葡萄是穆云畲族乡独具特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全乡现有刺葡萄种植面积8000多亩,年产量达1.6万吨。作为该乡刺葡萄原产地的溪塔村,历来重视引导果农注册商标、打响品牌。村里统一组织技术培训,加上规范生产、包装、销售流程,该村刺葡萄由粗放的生产销售方式向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溪塔村将村名作为产品品牌印刷在鲜果外包装上,还打上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实现果品溯源。

近年来,依托葡萄产业,溪塔村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季有时一个周末游客就多达四五千人。不出门也能卖特产,许多果农兼吃“旅游饭”,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如今,许多果农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网上采摘、一键下单,大多客户也是通过网络订购葡萄。“这批葡萄是客户昨天在微商平台下的单,这位老客户给我介绍了不少新客户,还帮助推荐我家葡萄园的美丽风光。葡萄架下迎来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葡萄丰收季,大伙都乐在心头。”蓝伏銮说。

丰收节里分享喜悦

今年农历秋分,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九届中国最美葡萄沟(福安·穆云)刺葡萄采摘节”开幕式同日在溪塔村举行,现场人潮涌动、畲歌悠扬。

近年来,溪塔村在传统农事节庆中不断推陈出新,每年此时以刺葡萄采摘、畲文化旅游为特色,吸引四方游客来此赏美景、分享秋收“吃新”喜悦。漫步在水上葡萄沟畔碎石路,游人们宛如走入“星河长廊”。穿过藤蔓的阳光星星点点洒落在溪滩,山涧中的水流也闪耀着点点波光。人们沿着小路前行,或钻入架下随手采摘一串紫色葡萄,细细品尝这甘甜的果实,或行至一高处,放眼远望这充溢视野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这一路的旅程中,还有能歌善舞的畲族同胞为客人们表演喜庆丰收的《枪担舞》《祭祀舞》,处处欢歌笑语。

一条连接溪塔、虎头两个畲村的9公里游步道,沿途可见“孩儿撑伞”“古桥头”等古老畲村遗迹,为游客展现浓郁的农耕文化景观;村中畲族文化展馆集聚畲俗史物,畲家古织布机、草鞋架、木犁、风箱、水车……让游人重拾乡愁记忆。“借助一年一次的秋收节庆活动,带动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销售,‘葡萄沟+’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村民们丰产增收。”穆云乡乡长钟文说。

生活在白云山下的这些畲族同胞,就这样用刺葡萄扮美了新畲村,丰收的果实,甜了畲民的生活,也醉了游客的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