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后代点燃五星长明火。 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英名镌录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活动,昨天上午在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广场举行,近800名抗日老兵和老兵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起向抗日志士致敬,向伟大的抗战精神致敬。 活动由本报与三山人文纪念园、福建省长江支队革命史研究会、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福建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福建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福建山东南下干部革命史研究会共同举办。 国歌声中,志士英名上墙 由本报与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于2015年联合发起建设的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在全国侨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办、福建省侨联、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办的指导下,由本报、三山人文纪念园与福建省长江支队革命史研究会、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福建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福建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福建山东南下干部革命史研究会等共建。纪念墙2015年7月7日奠基,8月15日开始镌刻,同年9月3日举行落成仪式,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众多抗日老兵前来参加。在这之后,每年都举行一次抗日志士英名征集、镌录和上墙活动。 昨天上午,在国歌声中,第四批抗日志士英名镌录上墙活动拉开大幕。 抗日老海军林章骐说:“当年,我就是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海军的。”他的家族中有多位长辈建功沙场。新四军抗日老兵儿子、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刘云刚说:“这是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歌曲之一。” 熄灯号响起,泪祭逝去的老兵 昨天的活动现场,首次设置致祭一年里逝去的抗日老兵环节。 在过去的一年里,一批名字镌刻于纪念墙上的两岸抗日老兵离去,包括八路军老兵、原福州军区参谋长陈景三,新四军老兵、原福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军职顾问赵庆尧,福建抗日游击队员、原福建省顾问委员会召集人黄扆禹,海军抗日老兵、原国民党海军少将宋炯等48位。 在主持人含泪读出这一串老兵名字时,全场肃立,响起熄灯号,最后大家挥舞国旗,向老兵致意。 火炬递下去,四代人薪火相传 纪念活动中有一项,是由6位抗日老兵与儿孙组成火炬传递组合,各自依次将手中象征着抗日精神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并由第四代点燃抗日志士纪念墙前的五星长明火。 其中,闽浙赣边区抗日游击队员火炬传递组合是年龄跨度最大的。陈世明,生于1924年,抗战时参加抗日游击队。昨日他带着儿子、孙子、曾孙一起来,曾孙仅2岁,年龄跨度高达92岁。他说:“抗战精神传承需从娃娃抓起”。 年龄跨度排在第二位的是八路军女兵王健,她今年89岁。王键说:“这种活动是很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形式,向后代传承革命传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路再远,天再热,我都要带着一家人来。” 第四代点然长明火,也创造了一个“之最”——身高跨度最大。最高的是抗战时牺牲的中国海军陈季良上将的曾侄孙陈骏,他身高1米9,最矮的不足1米。陈骏说:“传承抗战精神,就是要像我们先辈一样,能为祖国舍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中美抗日老兵后人携手慰英魂 活动现场,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引人注目。他叫詹姆斯,父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与日军血战的美军战士,岳父张树金是八路军老兵,英名就刻在抗日志士纪念墙上。他与夫人张梅专程从美国来参加活动。 张梅说:“我公公的名字收录到他当年血战处的抗日老兵纪念册上,我父亲的名字收录到《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芳名录》上。”她挥了挥手中新拿到的芳名录说:“这是我此行拿到的最好礼物。我们两人都为福州这么重视纪念抗战老兵、重视抗战精神的传承而感动。” 张梅在刻着8000多名抗日志士英名的纪念墙前找到了父亲的名字,让丈夫摁动快门,为她留影。詹姆斯还让记者为他们夫妇在刻着岳父名字的纪念墙前留影。(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文杨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