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留学美国 > 正文

中华文化素养成留学申请加分项

2018-06-04 09:07:52  丁芳昫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陈佳丽  

独特的申请优势

小崔(化名)就读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谈及申请学校时,她首先提到的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申请过程起到的积极作用。“高二那年,我在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和小伙伴一起成立了传统文化社,开展了一系列有趣并且有意义的活动,如汉服讲座、茶话会、传统文化剧本创作和表演等。我把这些实践活动写进了申请资料和文书当中,丰富了个人简历。事后证明,这些活动是我申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加分项。”

即将高中毕业的迟舒馨,已经拿到了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5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时,她在文书中提到:“我从小学5年级开始学习中国舞。中国舞的舞姿是悠扬的,这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习中国舞帮助我提高了自信心和魅力。我希望能够跟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文化。”由中国舞引起的这种“分享文化”的想法,给她的文书加分不少。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有些国际学校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纳入课程选择,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山东省潍坊市瀚声国际学校张清菊老师告诉笔者:“我们学校开设了六艺、四大国粹、国学义理等国学课程。很多国外大学录取中国学生,非常看重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我们认为,只有能够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人才,才是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不是略知一二”

合知行教育创始人刘云霞认为:“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对国外学校的申请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是深度了解,不是那种浅显的略知一二;二是最好能将文化素养和感兴趣的专业结合起来。”

李晓(化名)从小身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学习中国传统国画工笔和书法将近7年,还学过竹笛等传统乐器。此外,她读过很多文言文诗词、史书,对于历史、人物掌故信手拈来,常写一些浅近文言的文章并发表。这种文化素养对于李晓的性格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她以新的角度去审视生活,在喧闹的生活中觅得内心的安宁。在申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李晓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视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获得了招生官的认可。

梦梦(化名)现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艺术学士学位。出国留学前,从小喜欢画画的她一到周末就穿梭于北京各个胡同,去追寻老北京的记忆。当她读初中时,赴敦煌观摩莫高窟,并撰写调研报告,同时在校园内宣传这些调研成果,以鼓励更多学生去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留学申请时,将自己的兴趣同所学专业结合这一点成了她的加分项。

影响贯穿留学过程

具备中华文化素养对学子的影响不仅反应在申请国外学校过程中,还贯穿了整个留学过程。

小崔认为,具备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对于在国外学习生活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小学时,她因为一曲《新贵妃醉酒》喜欢上了歌手李玉刚,从此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我开始喜欢汉服,喜欢中国戏曲,喜欢古典文学,喜欢古诗词并开始自己创作。我还把自己写的诗歌翻译成英语,并编撰成一本双语诗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强了我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使我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勇气,也使我更加了解中国社会和民族精神,在学习美国社会学的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美文化的异同,增进了我对中美社会问题以及中美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对中国哲学的学习,开拓了我的思想,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小崔说。

肖礼彬在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留学海外期间,她带领和她一样有着中华文化情怀的学子在斯旺西传播中国文化。他们举办中国新年晚会、去威尔士的中学教广播体操……提起这些活动她颇感自豪:“这些活动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故乡的关爱,驱散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在组织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参与的同学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并为中国文化感到自豪。”

肖礼彬还参与了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孔子学院开办中文学校一事。她参与中文学校的筹建工作、帮忙翻译宣传资料、做课堂助教、创立文化志愿者团队。由于她的贡献,还被选为学校的董事会成员。现在,学校针对中小学生开设了诸如剪纸、茶艺等中国文化体验课程;针对本科及研究生开设了诸如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哲学研究等中国文化研究课程;此外,还为当地开设了太极等文化活动课程。义工活动带给了她和志愿者们快乐,同时丰富了他们的留学生活,更得到所在大学和当地人的认可。

如何提升文化素养

提升中华文化素养,对于丰富学子海外生活,充分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有积极作用。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张清菊认为:“要提升中华文化素养,首先要培养学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我们学校为例,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放入国际视野。”

专家表示,要做有文化自信的学子。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其次,作为海外学子,在国外学习期间作为中国形象的媒介之一,要有开放的文化胸怀,既熟知、尊重和珍惜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放眼世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另外,还要有文化使命感,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丁芳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