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人民路协和药店旁的几个店铺,就是曾经的石狮华侨戏院所在地。据说华侨戏院占地3.5亩,当时轰动了晋江专区,是闽南地区最早由华侨投资创建的戏院。 曾任石狮影剧院经理的曾华福介绍,建国初期,时任福建省华侨投资公司常务董事及晋江专区募股委员会主任的印尼归侨陈启紫了解到侨乡人民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便发动华侨、侨眷投资兴办文化活动场所,石狮华侨戏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1952年1月,时任十三区(辖石狮地区)区长黄宝藏提议兴建石狮华侨戏院,并亲自担任筹建委员会主任,归国华侨蔡祥汫任副主任,成员有林贵攀、邱步云、施性城等人。 当时,华侨、侨眷对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还不是很了解,因此遇到诸多工作困难。经过筹委会的同志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动535位华侨侨眷投资入股,共认购2700股,每股20万元(相当于现在人民20元),筹集资金5.4亿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5.4万元。“据老同志回忆,因资金不足,筹委会成员亲自参加打小工,节约开支。”曾华福说,“施性城在了解到杉木不够用时,为了不影响建设工期,主动把家乡准备要建房子的木料借给了戏院。”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创建,有着1116个座位的石狮华侨戏院终于在1954年1月竣工,成为闽南第一座由华侨投资兴建的股份制影剧院,工作人员共有4人。 戏院落成后,首场请来泉州大众剧社演出《鸳鸯扇》,接着又请了漳州歌仔戏、厦门金陞等剧团来演出,连乡下的群众也来石狮观看,远至晋江罗山、金井和龙湖中山街等地。 “每场戏票需要3角,电影需要5分或1角。华侨戏院开业第二年就开始兼营电影。”曾华福说道:“由泉州工会电影队下到戏院巡回放映,放映的电影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如《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等黑白影片。” 1965年,政府陆续将2700股的股金股息退还给持股人。1966年,石狮华侨戏院收归国有,更名为“石狮影剧院”。文化大革命时,电影处于半停业状态,更名为“东方红影剧院”。粉粹“四人帮”后,影剧院命名为“石狮影剧院”,电影、戏剧开始繁荣。石狮建市后更名为“石狮市影剧院”。 “1988年石狮建市后,石狮市影剧院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的时期,场场爆满,每看完一场都有专人清场,每天从上午滚动播放到第二天凌晨,如果不是怕机器被烧坏,一天24小时播放都场场爆满。1992年石狮市影剧院首次实现电影放映收入超百万元,连同戏剧及其他收入达两百多万元,多次受到省文化厅、省电影公司的表彰和嘉奖。”曾华福说道。(记者 王秀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