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13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被催眠了”、“身体完全受人摆布”、“完全不由自主了”,以上症状并不是“中了邪”,而是陷入了被称为“迷魂党”的犯罪骗局,其中海外华人往往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 看懂“迷魂党”作案 原来都是套路 诈骗集团的目标首选是中老年女性,利用她们迷信又轻信他人的特点。一般先是一名女性嫌犯在大路上与“目标”搭讪,声称寻找“神医”。不久后,另一名女嫌犯也加入到寻找“神医”的行列中来,她们将老人带至偏僻处,诱骗老人吸取“包治百病、驱霉运”的“神药”。所有受害者的症状都是“被催眠、行为完全受人摆布”。这时,嫌犯会驱使受害者回家搜罗财物,包括珠宝首饰、金钱交给她们。警方称,巴黎还有其他“迷魂党”尚未被捕,巴黎受害者累计在册的损失金额估计已达数百万欧元。 旅法华人万新春就曾向记者讲述了她被“迷魂党”陷害的经过:路人询问“神医”住处,“巧遇”神医孙女,喝了一杯咖啡后就感到自己“完全不由自主”,“神医”孙女谎称爷爷会算命,算到万女士家人性命堪忧,万女士因担忧家人而完全听其摆布,最终被骗走钱财。由此看来,“迷魂党”作案都是有套路可寻,并且是团伙作案。 海外华人为何频频成为“迷魂党”目标? 从目前情况来看,“迷魂党”主要选择中老年女性下手,其动机可能与女性的母爱有关,罪犯将母爱视为容易击破的弱点,在了解对象家庭背景的情况下,以“你的孩子遭血光之灾、危在旦夕”之类耸人听闻的说法吓唬对象,使其失去戒备心理,然后伺机下手。当然,这只是一种推理,男性或青年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 “迷魂党”频繁选择海外华人下手,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海外唐人街目标比较集中,容易下手;二是很多华人长期在海外生活,思维相对简单,防范意识较弱,且有些西方国家本身就有搭讪文化,易被陌生者接近;三是作案者抓住海外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很多被骗者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向警方讲清楚骗子的作案过程和外貌特征,使作案者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让人不由自主的“迷魂药”真的存在吗? 2015年9月,巴黎警方透露,他们在夏天时抓获了3个中国籍嫌犯,据信,这些嫌犯专门用迷药行骗,“迷魂党”的案件坐实。但具体是否使用了神乎其神的“迷魂药”则莫衷一是。 其实,迷药是存在的。使人意识消失的迷药,需要具备特定的剂量、剂型及专用设备,还需要一定的起效时间,操作难度相当高,在大街上很难做到如此精确的麻醉。但利用口服三唑仑使人昏迷,彻底失去知觉从而进行犯罪的现象确实存在,因此对来历不明的食物、饮料应提高警惕。 至于“迷魂药”,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药物及化学品都难以达到控制他人行为的效果,不可能出现受害者失去意识,任由坏人摆布,记得银行卡密码,记得钱和首饰放在哪里却不记得事情经过这种选择性失忆的情况。 不是“迷魂药”,那可能是催眠吗?实际上,“催眠”无法通过闻一个东西来实现。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注意范围会缩小,而受暗示的程度会提高。为了达到这种状态,被催眠者固然需要催眠师的指引,但更依赖于被催眠者本人接受暗示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被催眠者的意愿,通常只有被催眠的人自愿合作,才有可能被催眠。被催眠者对自己的行为仍然是有判断和控制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对恶意的催眠暗示会拒绝,不可能接受“把积蓄全部拿给陌生人”这种恶意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