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河北黄骅港。
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经济运行合理区间 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四个不变”回应唱衰中国论(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罗兰
临近年底,西方社会唱衰中国的论调又沉渣泛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参加2015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时指出,今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中国经济正经历着改革阵痛,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增速位居世界前列
经过长期高速运转后,中国经济这列疾驰的快车如今已到了减速整修的时段。专家分析,虽然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但仍处于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同时,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就业稳定。这一切都表明,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从长远看,增速放缓还有许多益处。“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仍在预期之内。”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即使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到30%左右。”
进入调整结构阵痛期
降速不减势,增速回落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今后完全有可能使追赶的步伐更快。楼继伟透露,今后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包括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要在2020年前完成。据悉,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
事实上,过去长期发展打下的良好基础,为今天调结构提供了可能。“经济韧性好是因为经过改革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形成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潜力足是因为我国经济有着庞大的内需市场和投资前景,在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情况下,内需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回旋空间大是由中国人口众多、地域面积广、区域差异大、消费层次多等因素决定的。”胡怡建分析称。
目前,调结构成效逐渐显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4%,比上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9%,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22.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累计同比增速4.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较上年同期提高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7%。
提供更多合作机遇
唱衰论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的预期,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胡怡建分析称,一是新型经济彰显市场动力。二是国家战略增添市场活力。三是创新驱动激发市场潜力。另外,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负,从“互联网 ”到“中国制造2025”,上半年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政策相继出台,经济稳增长效应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学术研究机构组建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最新研究显示,2016年将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第一年,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微观运行机制将出现进一步变异。这将给中国进行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扩展带来契机,从而为2017年经济周期的逆转,为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础。
未来中国经济不仅不会衰退,还将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习近平指出,中国将越来越开放,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