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提出至今已一年零九个月,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通过监测全球媒体(不限语种)2013年9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期间的相关报道发现,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以其对应英文名称为准,以下同)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且在2015年3月后连续三级跳,报道数量于5月达到监测期内最高水平。 2013年9月到2014年4月,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并不算高,月均报道量不到30篇。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5月,月报道量首次突破百篇,达到118篇。这一转变的背景是,2014年5月至6月,“亚信峰会”“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等先后召开,参与国家大多位于“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沿线地带。 这一时期,中亚以及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对“一带一路”发展规划的高关注度成为国际媒体的亮点。综合来看,除了BBC、新西兰外交事务网站外,这一阶段国际社会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整体上呈现出“当事国(或当地媒体)报道当时事”的特点,表明“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 2014年下半年,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量出现很大突破,11月攀升至381篇。在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约、中国宣布出资成立丝路基金、APEC北京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以及G20峰会等重要多边场合,中国领导人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 西方媒体如BBC、路透社及美国道琼斯通讯社、《华尔街日报》都对“一带一路”表现出高关注度,在报道量前十的国际媒体中占据4席,其中美国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关注,显示这一发展规划的国际影响力突破萌芽状态,迈入快速成长的轨道。此外,受益于习近平主席访问斯里兰卡等事件,南亚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量也较多。 进入2015年,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极大提升,3月报道量达923篇,环比增长280%。之后两个月,报道量再攀新高,形成三级连跳,5月增至1678篇,热度持续飙升。从内容上看,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探讨已超出单纯投资贸易的经济范畴,重视程度不仅是报道量的上升,还有报道深度的增加。 2015年“两会”前后,“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媒体躲不掉的高频词汇。3月底,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研讨中国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何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发展规划,一开始宣布后具有的是新闻价值。接下来,国际媒体更为关注的是推广过程中的细节。随着一系列新闻事件的发生,“一带一路”的内容被具体化。他认为,调查结果可以说明“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但还不能反映真正的影响范围。随着“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实质内容进一步铺展,惠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各国媒体的关注将更加宽泛和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