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美国频道> 专题> 正文

土楼“遗珠”路在何方?

黄汉民: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专注于福建传统民居和福建土楼的研究。

核心观点:土楼无论是否被列入“世遗”名录,它们的保护都不仅仅要保护好建筑本身,更要让它作为“活”的遗产长久保留。本来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开发旅游,而是为了留下历史的记忆,是传统文化的保护。

黄汉民

土楼应注重活态保护

既要活态保护,也要现代生活

自从被列入“世遗”名录,福建土楼名声渐大。但黄汉民提醒,不管从价值、特色上来说,还有不少未列入“世遗”的土楼其文化价值并不亚于“世遗”土楼,同样值得关注。

如今的土楼保护,黄汉民说,保护过去的建筑实体和保护土楼生活同样重要。“我是不太赞成把人全部迁出去的,没迁出去是活的遗产,一迁出去就变成死的了。就看到建筑结构看不到人在里面生活。土楼本来是一个活态的遗产,所以对‘活’遗产的保护值得很好的探讨。”

具体来说,土楼不同于“死”的文物建筑,它是“活”的,还有人在土楼中生活。“现在有些地方把人全都迁出去,修得挺好,干干净净,但是我们要去体会过去土楼里的生活,已经根本就看不到了,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既要让土楼保存下来,又要可持续发展,让居民也居住在里面。”但是,居住在土楼中的人也需要享受现代生活。“虽然土楼有它的优点,比如冬暖夏凉,但是它毕竟不那么现代,缺乏卫生设施,所以应该在不破坏原来风貌的前提下,适当做些改造,比如增加卫生设施等。”

黄汉民建议,在土楼进行适当改造的同时,或可留一部分保留原貌,让游客参观有一些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忆。对于活态遗产的保护,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