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美国频道 > 文化福建 > 正文

百年古厝 重焕光彩

2020-08-05 16:30:22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王亮  

这是7月17日航拍的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的宏琳厝全景(无人机照片)。

位于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宏琳厝,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历时28年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单体建筑古民居之一。

宏琳厝整座房屋坐西向东,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土木结构,厝内三进院落,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俯视宏琳厝,白墙青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走进厅堂,廊回路转,雕梁画栋,女儿墙绘饰华丽,垂花、斗拱、门窗花格等雕刻精细……尚存的一些精致雕塑和建筑至今仍有研究价值。老宅沐风淋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十一代,人口两千多人,遍布海内外。

2016年,一场特大台风引发的洪灾让这座见证过百年兴衰的古厝损毁严重。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及时伸出援手,捐资修复宏琳厝。修缮工作以“修旧如旧”为原则,最大程度还原旧时风貌。 2019年12月底,宏琳厝受损建筑的修复工作全面完成,并将于2020年底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福州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这是7月17日航拍的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的宏琳厝(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的宏琳厝大门(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的专职讲解员夏锋(右一)向游客讲述宏琳厝的历史。1999年,夏锋嫁到宏琳厝,成了厝里黄家的第八代媳妇;2002年她成了宏琳厝景区的一名专职导游(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的专职讲解员夏锋(左)向游客介绍宏琳厝的窗花木雕(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客在宏琳厝里观赏游玩(7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的大厅(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这是宏琳厝的第三进景色(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里的木构件(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客在欣赏宏琳厝里的“美人靠”,“美人靠”是民宅楼里和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古民宅往往将它作为日常的主要憩息和活动的场所(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里的门窗花格(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宏琳厝里的门窗花格(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宏琳厝里的花圃(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游客在宏琳厝里的房间里参观(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宏琳厝里的飞檐翘角(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游客在宏琳厝里参观(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宏琳厝里的门窗花格(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宏琳厝里廊回路转,庭院深深(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这是悬挂在宏琳厝大厅的木雕对联(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游客穿过宏琳厝里的回廊(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一名游客在宏琳厝里参观(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宏琳厝里的木质窗花(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门窗上保存完好的木雕(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福建合立律师事务所 毛行熙、陈武、张英琴 律师 电话:0591-87921115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